缩略图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作者

李庆利

调兵山市第一高级中学 112700 ​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高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剖析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路径,构建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新模式,并就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应用提出具体策略,旨在提升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效能,促进学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与落差,具体表现为教学理念与方法相对滞后,无法充分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存在认识不足、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停留在表层,未能真正发挥技术在教学中的支持作用。同时,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不高,优质数字资源缺乏,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而且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持抵触或消极态度,未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习惯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评价方式也相对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估,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反馈。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未能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源体系,制约了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重构

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直观化呈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展教学时空维度,丰富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预习相关知识,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创作技法要点;在课堂上则着重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创作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第三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展示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漫步”于画中的山水意境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在山水画技法讲解环节,教师能够利用数字绘画软件进行同步示范,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要领通过大屏幕清晰呈现给学生;并借助录屏技术,将绘画过程制作成微课视频,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模仿练习。在创作实践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数位板等数字工具进行山水画临摹和创作,既保持了传统笔墨的韵味,又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在课后环节中,教师应当通过网络平台布置拓展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欣赏更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了解不同画家的艺术风格特点,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将传统山水画的艺术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三、信息化资源整合应用,高中美术教学效能的提升与突破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美术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完善需要遵循科学化、系统化的建设思路,通过科学的分类管理与标签索引提升优质数字资源的检索效能与应用价值。教师在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精心筛选并优化教学资源内容,同时构建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均衡配置与高效流通。在具体应用环节,教师应该着力发挥数字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将其与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打造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不断拓展教学空间与学习维度。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教师需要善于将这些先进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实践,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艺术学习体验,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习过程与成果的全方位评估,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二第三单元《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的中国篆刻》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化资源整合应用提升教学效能。美术教师应当先通过数字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库收集整理历代篆刻名家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建立专题资源库;并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古代印章实物进行数字化重建,让学生能够全方位观察印章的造型特征和篆刻技艺。在篆刻技法讲解环节,教师能够利用数字化教学软件,将篆刻的基本技法要领制作成微课和动画,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利用篆刻设计软件进行印章的构图设计和效果预览,提高创作效率;同时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接受教师的远程指导和同学的互评互鉴。教师还应当建立数字化作品档案,记录每位学生的创作过程和进步情况。在课后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继续探索篆刻艺术,观看名家示范视频,参与线上篆刻艺术鉴赏活动。教师则能够通过建立篆刻艺术数字博物馆,让学生能够随时欣赏到丰富的篆刻艺术作品,深入了解印章艺术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等方式加以解决。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伟.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互动软件,2020(5):4739-4740. 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0.05.2370.

[2] 黄凌.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外交流,2021,28(2):621-622.

[3] 吴健. 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应用[J]. 南北桥,2018(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