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智慧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葛桓彤
36220419920730001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矿业工程的深度融合,智慧矿山建设已成为提升矿山生产效率、保障作业安全、减少环境影响的必然趋势。智慧矿山依赖全面、实时的空间信息支撑,而传统矿山测绘手段存在效率低、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智慧矿山对动态化、精细化信息的需求。
一、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1.1 技术原理
无人机航测技术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原理,通过无人机平台按预设航线飞行,搭载的传感器同步采集矿山区域的影像或点云数据。数据采集完成后,通过专业软件进行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三维建模等流程,生成矿山的三维模型、正射影像、等高线图等成果。对于井下环境,可采用小型无人机配合激光雷达或惯性导航系统,在巷道内进行自主飞行测绘,获取井下三维点云数据,弥补传统井下测量的盲区。
1.2 技术优势
无人机航测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矿山区域,例如一架中型无人机单日可完成 5-10 平方公里的航测任务,效率是传统全站仪测量的 10-20 倍,尤其适用于大型露天矿山的周期性监测。搭载实时动态差分或后处理差分系统的无人机,平面精度可达厘米级,高程精度优于 0.5 米,能够满足矿山测绘、储量计算等高精度需求。相比有人机航测或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的设备购置与运营成本更低,且无需复杂的场地支持,适合中小型矿山推广应用。无人机可进入矿山高风险区域进行作业,避免人工测量可能面临的塌方、滑坡等安全隐患。无人机航测可灵活安排飞行周期,实现矿山地形、边坡、环境等要素的动态监测,为智慧矿山的实时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智慧矿山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1 矿山地形测绘与三维建模
矿山地测数据是智慧矿山规划设计的前提。无人机航测技术通过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可快速构建矿山区域的DOM、DSM 与三维模型,精度可达1 :500 至1 :2000 比例尺,满足矿山总体规划、采场设计和运输道路布置等需求。针对露天矿山,无人机航测可定期更新采场边坡、台阶的三维形态,为爆破设计提供精准地形数据,优化爆破参数、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如某露天煤矿定期利用一周一次无人机航测,更新采场三维模型,将爆破效率提高 15% ,吨煤成本节约 8% 。在地下矿山,利用小型无人机可在巷道、采空区进行航测,构建井下三维模型,直观反映巷道的变形和采空区分布情况,为井下支护设计、顶板管理提供服务,降低顶板事故发生概率。
2.2 资源储量估算与动态管理
智慧矿山下实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的前提是准确计算出资源的储量,且储量实时化更新。无人机航测与 LiDAR 协同配合,能够获得矿山采场的高精度点云数据,再利用专业软件计算矿石量、剥采比等指标,进而使矿山的储量得到实时化更新。过去的储量估算主要依靠人工采取、测量剖面的方法,估算误差大,利用无人机航测配合三维建模及体积计算,估算误差控制在 5% 之内。
2.3 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
矿山安全是智慧矿山建设的重点,无人机航测应用于边坡监测、采空区监测、尾矿库监测等。露天矿山边坡易发生滑坡、坍塌等事故,无人机航测利用周期性获得边坡三维点云,比较不同时期边坡变形量、位移速度,判别可能发生滑动区域,当变形量达到预警值,则无人机系统自动报警,为边坡治理及人员撤离赢得时间。地下矿山采空区不稳定易造成地表塌陷,无人机航测利用地表沉降监测反演采空区稳定情况。融合 InSAR 技术,无人机可以监测到毫米级地表沉降,为采空区充填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尾矿库监测。
2.4 矿山环境监测与生态恢复
智慧矿山以绿色开采和环境保护为重点,无人机航测可以做到对矿山环境的全视角监测与评价。多光谱相机载机无人机能够检测矿山扬尘、水污染,并通过影像判断污染源头,为粉尘和污水处理提供建议。某煤矿利用无人机检测运输路面扬尘,并调整洒水车行驶路线,粉尘排放降低了 30% 。矿山开采完需要对地面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无人机航测可结合多光谱影像评价植被覆盖率、生长态势,对不同生态恢复方案进行优劣对比,给予生态恢复优化意见。某露天矿闭坑后,采用无人机检测植被恢复进展,适时调整补植方案,植被成活率提高了 20% 。
三、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矿山多位于山区,地形复杂、电磁干扰强,无人机易出现信号丢失、航线偏差,影响数据采集精度;数据处理难度大,单次航测可产生数十 GB 数据,处理需高性能计算机与专业软件,中小型矿山难以承担;井下应用受限,地下矿山巷道狭窄、光线昏暗,无人机自主导航与避障技术尚不成熟,航测效率低。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矿山无人机航测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如飞行参数设置、数据精度要求、成果验收规范等,导致不同项目的成果难以兼容,影响数据共享。人才短缺,无人机航测需要操作人员掌握飞行控制、数据处理、矿山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部分矿山虽配备设备但应用效果不佳。政策与管理问题,无人机飞行需遵守空域管理规定,部分矿山区域因空域限制无法及时开展航测。
3.2 优化策略
研发适应复杂环境的无人机,提升航测稳定性;引入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云端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与智能分析,降低中小型矿山的技术门槛;融合无人机航测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 “空 - 地 - 井” 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智慧矿山的协同管理能力。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应制定矿山无人机航测的技术标准,明确飞行设计、数据精度、成果格式等要求,推动成果标准化与共享。加强人才培养,高校与矿山企业合作开设无人机航测相关课程,培养既懂无人机技术又熟悉矿山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在职培训,提升现有技术人员的操作与数据处理能力。政府简化矿山区域无人机飞行审批流程,为紧急监测任务开辟绿色通道。
结论
无人机航测技术以其高效、精准、安全的优势,在智慧矿山建设的地形测绘、资源管理、安全监测、环境评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矿山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尽管目前存在技术适应性、标准体系、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这些问题可逐步解决。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与 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无人机航测将实现从 “数据采集” 向 “智能决策” 的升级,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推动矿业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洁 , 牛然 .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智慧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J]. 能源与环保 ,2025,47(07):67-72.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5.07.011.
[2] 王亚勋 .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12):105-107.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5.0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