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

钱伊娇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困境,提出优化开发路径与实践策略,旨在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且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资源体系。现阶段资源建设面临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重构资源内容架构,注重主题深度拓展,增强情境真实性;同时创新资源应用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资源利用效能提升,从而更好服务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素养导向;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

一、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实困境

素养导向背景下,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资源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一学习资源内容呈现碎片化倾向,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难以形成连贯性知识体系。现有资源多按照教材章节或知识点分散设计,各部分相互独立,较少考虑知识间联系,无法充分体现数学概念间内在联系与思维发展脉络。其二资源情境设计缺乏真实性与挑战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许多教学资源过于注重知识点覆盖,忽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培养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

其三资源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性与拓展性,无法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当前资源普遍存在千篇一律现象,难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缺少针对性拓展内容,导致部分基础薄弱学生跟进困难,而学有余力学生则无法获得深度挑战。另外资源应用方式单一,教师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创造性不足。许多教师习惯于照搬照用现成资源,缺乏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能力,未能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导致资源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最终资源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评估标准,难以对资源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现有评价多关注知识点覆盖程度,忽视对学生思维发展促进作用,无法为资源改进提供有效指导。

二、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资源开发需遵循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强调资源内涵与形式双重优化。优质资源应形成知识网络体系,避免碎片化倾向,构建概念间逻辑关联,突显数学核心思想;同时需注重情境创设真实性,选取学生熟悉生活场景作为问题背景,引发认知冲突与探究欲望。资源设计还应考虑学生差异性,设置基础任务与挑战任务层级结构,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尤为重要一点是保持资源弹性与开放性,预留教师调整空间,支持因地制宜个性化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亦不可忽视,通过数字化工具增强资源呈现效果,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资源开发还应注重学科融合视角,打破学科壁垒,融入科学、艺术等多学科元素,拓展数学应用维度;同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教学反馈持续改进资源内容,保持资源活力与适切性。通过多维度协同优化,方能构建符合素养导向要求主题式学习资源体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主题资源开发实践中构建生活中立体图形探秘主题资源包,打破传统章节限制。该资源包先创设校园建筑测量师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校内各种长方体建筑结构,获取真实数据;继而设计包装设计挑战任务,要求学生为指定物品设计最省材料包装盒,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表面积计算作用;随后安排空间想象训练营环节,利用三维模型软件展示不同视角立体图形特征,增强空间想象力;在此基础上设置建筑师工作室拓展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易建筑模型,提交设计图与材料预算,体现知识应用价值。资源包还包含多媒体交互式课件,学生可通过拖拽操作实现立体图形展开折叠变换,直观感受平面与立体关系;同时配套创设分层练习,从基础认识到综合应用设置不同难度任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资源利用的实践策略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资源有效利用关键在于转变应用理念,构建多维资源运用体系。教师其一需突破传统资源使用模式,从单纯展示工具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支架,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探究等方式激活资源内涵;同时应注重资源融合应用,将教材、实物材料、数字媒体等多元资源有机整合,形成互补互促效应,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学习支持。资源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需精心设计学习导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资源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键环节则需巧妙设置合作交流机会,促进学生间资源共享与智慧碰撞,构建学习共同体。另外资源应用需注重形式灵活多变,避免程式化应用,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变化适时调整资源使用方式;同时重视教师专业判断,鼓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再创造,赋予资源新内涵。更为重要是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从资源适切性、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等多角度评估资源应用效能,为资源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实现资源利用质量提升螺旋式上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主题资源利用实践中,围绕生活中分数除法应用主题构建系列学习活动。先通过购物达人情境导入,提供超市实际商品价格清单,设置如何用25元购买最多巧克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数除法实际作用;继而组织家庭配方师探究活动,学生需根据不同人数调整食谱用量,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应用情境;随后开展分数密码箱合作解题,学生分组解决一系列递进式问题,从基础计算到综合应用,逐步攀升认知层级。教师还精心设计错误诊断室环节,展示常见分数除法错误案例,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找出错误原因,加深对计算本质理解;最终组织数学小专家成果展示,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分数除法应用案例,制作微课向全班讲解,促进知识内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整合实物操作材料、数字互动课件与纸质练习,形成多层次资源支持;同时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资源使用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切支持。通过主题式资源综合利用,学生不仅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更深刻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实现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

结论:构建系统化框架、强化情境真实性、突出资源层次性、注重开放可生成性以及融入多元技术支持是资源开发关键路径;而创新应用模式、促进整合利用、强化互动协作、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建立共享机制则是资源有效利用重要策略。未来探究应进一步探索资源开发标准体系构建、资源应用模式创新以及评价机制完善,为小学数学素养导向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全面支持,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彩玲,王永博.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4,(15):3-5.

[2]齐新强.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资源开发设计[J].时代教育,2017,(20):190.

[3]王晓东,林志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资源开发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