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王慧明

身份证号码:410185198712121591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电力市场作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平台,其交易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以及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交易模式,成为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二、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随着 “双碳” 目标的提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其间歇性、波动性特征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挑战,对电力市场交易模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售电侧放开、输配电价核定等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电力市场的垄断格局,促使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加剧,亟需创新交易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此外,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研究意义

创新电力市场交易模式能够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电力资源向高效、清洁的发电侧和优质用户侧流动,减少资源浪费。有助于促进新能源的消纳,通过建立适合新能源特点的交易机制,如分时、分段交易,增强新能源参与市场的能力,降低弃风弃光率。还能降低用户用电成本,通过引入竞争和多样化的交易产品,使用户有更多选择,享受更优惠的电价。

三、现有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交易模式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主要存在双边协商交易、集中竞价交易、挂牌交易等模式。双边协商交易是指发电企业与用户或售电公司通过自主协商确定交易电量、电价等交易要素;集中竞价交易则是市场主体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电量和电价,通过交易平台集中撮合形成交易结果;挂牌交易是卖方挂牌申报电量和电价,买方摘牌成交 。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力市场交易需求,但也存在局限性。

3.2 存在的问题

现有交易模式对新能源消纳支持不足,缺乏针对新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的交易机制,导致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难度较大。交易产品单一,主要以电量交易为主,缺乏电力辅助服务、容量市场等多元化交易产品,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灵活调节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市场主体参与度不均衡,大型发电企业和用户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小用户和分布式电源参与市场交易的渠道有限,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此外,交易规则和机制不够完善,交易信息透明度不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

四、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方向与策略

4.1 创新方向

构建多元化交易产品体系,除传统电量交易外,大力发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如调频、调压、备用等服务交易;探索建立容量市场,保障发电侧的合理收益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交易模式智能化,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交易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加强市场主体协同,建立健全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型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的机制,促进各类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

4.2 创新策略

在产品创新方面,设计适合新能源特点的交易产品,如新能源优先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与储能捆绑交易等。开发电力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在技术创新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场主体的用电行为和发电特性,为交易决策提供支持;运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交易数据的安全、可信和不可篡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易的智能匹配和优化。在机制创新上,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降低中小用户和新型市场主体的参与门槛;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反映电力的真实价值和供需关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公开运行。

五、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面临的挑战

5.1 技术与数据挑战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依赖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海量数据支持。然而,目前电力系统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存在诸多问题,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不高,影响了技术应用效果。

5.2 利益协调挑战

创新电力市场交易模式涉及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用户等多个市场主体的利益调整。各方在交易规则制定、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是交易模式创新面临的重要挑战。

5.3 政策与监管挑战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作为保障。目前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部分政策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监管手段和能力也有待提升。如何制定适应创新交易模式的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的发展趋势

6.1 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

未来,数字技术将与电力市场交易模式深度融合,实现交易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交易,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交易预测和决策,提高交易的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建立数字化交易平台,实现市场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增强市场透明度。

6.2 新型市场主体广泛参与

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将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交易模式将进一步优化,为新型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交易渠道,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电力市场生态。

6.3 区域与国际市场协同发展

为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电力市场之间以及国际电力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成为趋势。通过建立区域间和国际间的电力交易机制和规则,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创新是适应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面临技术、利益协调、政策监管等诸多挑战,但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将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持续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公平的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将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冯祎辰,朱晓彤,张耀匀,等. 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电网代购用户交易模式发展趋势 分析[J]. 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10):245-247. DOI:10.3969/j.issn.1673-8845.2024.10.074.

[2] 黄兴. 电力市场大用户直购电交易模式研究[D]. 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08.DOI:10.7666/d.Y1252414.

[3] 廉小虎. 电力市场期货交易中的模式、电价及风险研究[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6. DOI:10.7666/d.d04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