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刘晓娟
甘肃省华亭市西郊小学
该论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号:PL[2024]LXH1141 》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本论文围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施需求,深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系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学习策略体系。通过任务设计、过程指导、资源整合与评价优化四个维度,提出具体实践路径,并结合“校园植物生长统计”“家庭消费规划”等教学案例,验证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项目化学习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双减”政策的落地推动基础教育从“应试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型,要求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实现减负提质。项目化学习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强调学生主动探究与跨学科能力培养,与“双减”政策倡导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当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仍存在任务设计脱离实际、过程指导缺乏针对性、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项目化学习策略,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双减”背景下的局限性
(一)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整合性
传统课堂以知识点讲授为主,忽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与项目化学习强调的跨学科整合目标相悖。
(二)教学方式被动化,忽视主体性
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思维发展,无法满足“双减”政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三)教学评价单一化,反馈滞后性
过度依赖考试成绩评价学习效果,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跟踪与反馈,难以实现“双减”政策倡导的“过程性评价”目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的构建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内驱力
策略设计需尊重学生兴趣与认知规律,通过真实情境任务调动学习主动性,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实践性
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设计项目,强调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以评价为抓手,促进持续改进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通过过程性反馈优化教学策略,确保项目化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的具体构建与实践
(一)任务设计策略:创设真实情境,驱动深度探究
1. 立足生活实际:结合校园生活、家庭场景设计项目主题,如“校园跑道长度测量与规划”“家庭水电费统计与节能方案”,增强学习代入感。
2. 设置阶梯式任务:将项目分解为“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践验证—成果展示”等子任务,逐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3. 融入跨学科元素:在数学项目中整合科学(如数据采集)、艺术(如图表美化)等内容,拓宽学生思维边界。
(二)过程指导策略:分层干预,保障探究实效
1. 差异化指导:针对学生能力差异,提供“基础支架”(如模板工具)与“拓展任务”(如创新设计),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2. 动态化监控: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记录等方式跟踪项目进展,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协作式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策略,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启发,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资源整合策略:优化载体,支撑学习需求
1. 开发校本资源:结合学校特色,编制项目化学习手册、案例库,为教学提供本土化素材。
2. 利用数字工具:引入几何画板、Excel等软件辅助数据处理,通过在线平台(如ClassIn)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与实时互动。
3. 联动家校社资源:邀请家长参与项目调研,与社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四)评价优化策略:多元反馈,促进全面发展
1. 主体多元化: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反馈”的评价网络,多角度评估学习表现。
2. 内容多维度:从知识应用、探究过程、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避免单一化。
3. 方式多样化:结合过程性评价(如学习日志、档案袋)与表现性评价(如成果展示、答辩),实现动态跟踪与总结性评估结合。
四、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案例设计:“校园植物生长统计”项目
1. 项目目标:学生运用测量、统计、数据分析等数学知识,记录校园植物生长数据,绘制生长曲线并提出养护建议。
2. 实施过程:
任务设计:将项目分为“数据采集—图表制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四个阶段;
过程指导:教师提供测量工具与Excel操作指南,针对小组困难进行一对一辅导;
资源整合:利用校园植物园作为实践基地,借助Excel完成数据可视化;
评价反馈: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成果展示会综合评价学习成果。
(二)实践效果
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发现: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如数据处理准确率提升40%)、问题解决能力(如方案优化次数增加2.3倍)、学习兴趣(问卷调查显示兴趣度提升35%)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验证了项目化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的构建与实践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策略的普适性与创新性,加强教师培训以提升策略实施能力,并深化信息技术与项目化学习的融合,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崔允漷.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 上海教育科研, 2019(4): 11-15.
[3] 张华.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0.
[4] 李政涛.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方向[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