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硫酸生产中余热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许帅 李翠
370305198810015916 371428198808130561
摘要:本文聚焦工业硫酸生产中的余热利用。通过分析硫酸生产工艺及余热产生环节,对余热资源进行量化分析,明确余热分布与潜力。阐述高温、中温、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手段,深入研究余热发电、供暖制冷及工艺预热技术。研究表明,合理利用余热可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工业硫酸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工业硫酸生产;余热利用;余热发电;余热供暖;工艺预热
引言
工业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冶金、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关键地位。在工业硫酸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余热。然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还对环境产生热污染。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工业硫酸生产中的余热利用效率,成为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工业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资源
1.1 硫酸生产工艺及余热产生环节
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硫酸生产工艺是接触法。该工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硫铁矿焙烧、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以及三氧化硫吸收。在硫铁矿焙烧阶段,硫铁矿(主要成分 FeS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氧化铁,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方程式为:4FeS₂ + 11O₂ = 2Fe₂O₃ + 8SO₂。此过程产生的高温炉气温度可达 800 - 900℃,是硫酸生产中高温余热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硫催化氧化阶段,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SO₂+ O₂⇌2SO₃。反应后的气体温度在 400 - 600℃左右,属于中温余热。三氧化硫吸收阶段,用 98.3% 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生成发烟硫酸或更高浓度的硫酸。
1.2 余热资源的量化分析
为了充分利用余热资源,需要对其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能量衡算,可计算出各生产环节的余热数量。在硫铁矿焙烧环节,根据反应热和物料的比热容等参数,能够计算出每生产1吨硫酸,从焙烧炉排出的高温炉气所携带的热量。假设炉气的流量、温度以及组成成分已知,利用热力学公式可算出余热的能量值。对于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和三氧化硫吸收环节,同样可以依据反应热、物料特性以及工艺流程中的热损失等因素,精确计算出余热的数量。通过量化分析,明确各阶段余热资源的分布和能量大小,为后续针对性地选择余热利用技术提供数据支持,以便最大化地回收和利用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工业硫酸生产中余热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2.1 高温余热的回收利用
工业硫酸生产中,硫铁矿焙烧阶段产生的800-900℃高温余热,通常采用余热锅炉进行回收。余热锅炉利用高温炉气的热量,将水加热产生高压蒸汽。这些高压蒸汽可直接用于驱动蒸汽轮机发电,实现热能向电能的高效转换。发电后的蒸汽还可根据需求,部分用于工厂内部的其他工艺加热环节,如物料的预热、干燥等,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余热锅炉回收高温余热发电,不仅能满足硫酸生产企业自身的电力需求,降低外购电量,减少用电成本,多余的电力还可并网出售,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2.2 中温余热的回收利用
对于二氧化硫催化氧化阶段产生的400-600℃中温余热,可采用热管换热器和余热锅炉联合回收的方式。热管换热器先将中温余热传递给低温介质,使其温度升高,初步回收热量。之后,再将经过热管换热器降温后的气体引入余热锅炉,进一步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可用于驱动小型汽轮机,带动工厂内的泵、风机等设备运转,减少电机的耗电量。蒸汽也可用于一些对蒸汽温度和压力要求相对较低的生产工艺,如某些化工产品的蒸馏、浓缩等过程,实现中温余热在生产环节的有效利用,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2.3 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
三氧化硫吸收阶段产生的100-200℃低温余热,利用难度相对较大,但也有多种可行的回收利用方式。其中,吸收式热泵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吸收式热泵以热能为动力,通过吸收剂对制冷剂的吸收和释放过程,将低温余热提升为较高温度的热能,用于工厂内的供暖、生活热水供应等。还可以利用低温余热对硫酸生产中的原料进行预热,如将低温余热用于预热进入焙烧炉的硫铁矿,提高原料的初始温度,减少焙烧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通过这些方式,将原本难以利用的低温余热转化为有用的能量,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三、工业硫酸生产余热利用技术研究
3.1 余热发电技术
余热发电技术在工业硫酸生产余热利用中占据重要地位。常见的余热发电方式有两种,即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和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余热锅炉 - 蒸汽轮机发电原理是利用高温余热产生高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能有效回收高温余热,如硫铁矿焙烧阶段产生的800-900℃高温炉气,通过余热锅炉可高效转化为电能。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则适用于中低温余热发电。它以低沸点有机物作为工质,利用中低温余热使有机工质气化,推动透平机做功发电。对于硫酸生产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阶段产生的400-600℃中温余热,ORC技术可实现高效回收利用。
3.2 余热供暖与制冷技术
余热供暖与制冷技术可有效利用工业硫酸生产中的低温余热。吸收式热泵是实现余热供暖的重要设备,它以热能为驱动,通过吸收剂对制冷剂的吸收和释放,将低温余热提升为可用热能,用于厂区或周边区域的供暖。如三氧化硫吸收阶段产生的100-200℃低温余热,可通过吸收式热泵为工厂办公区和生活区供暖,降低冬季供暖成本,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在制冷方面,可采用吸收式制冷技术。该技术利用余热驱动溴化锂-水或氨-水等吸收式制冷机组,实现夏季制冷。通过合理配置吸收式制冷系统,将低温余热转化为冷量,满足工厂内部的制冷需求,如生产车间的降温、设备冷却等,实现余热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余热用于工艺预热
将余热用于工艺预热是提高硫酸生产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在硫酸生产过程中,原料预热可显著减少后续反应的能耗。例如,利用低温余热预热进入焙烧炉的硫铁矿,可提高原料的初始温度,减少焙烧过程中燃料的消耗。在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和三氧化硫吸收阶段,利用余热对反应气体进行预热,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转化率,减少催化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余热用于工艺预热,实现了余热在生产流程中的内部循环利用,形成了一个高效、节能的生产体系,为工业硫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了工业硫酸生产中的余热资源,从工艺环节梳理余热产生过程,并量化分析余热潜力。通过对高温、中温、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手段的探讨,以及余热发电、供暖制冷和工艺预热等技术研究,明确了余热利用的多种有效途径。尽管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技术应用成本较高、部分余热回收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新型余热利用技术,优化现有技术方案,降低成本,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推动工业硫酸生产向绿色、节能、高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秀峰.工业硫酸生产中余热利用的研究与实践[J].山西化工,2024,44(12):95-96+118.
[2]罗洪杰.工业硫酸生产中余热利用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4,(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