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寻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密钥

作者

方志刚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议题,也是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美好愿景的核心追求。如何建立健全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将教育资源精准汇聚到促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上?王世忠教授团队结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编号:18AMZ014,结项编号:20233561)最终成果《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一书,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富有深度与前瞻性的解答。笔者认为本书聚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前沿动态与现实诉求;其学术关切与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议题高度契合;研究成果呈现出显著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中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一、立足人民立场:聚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立足于教育的人民立场,彰显人文关怀。聚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积极回应“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这一立场贯穿全书始终,成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时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本书聚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系统机制政策梳理与翔实的理论文本分析,揭示了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价值、动力机制。通过剖析区域基础教育的空间资源配置、数字化赋能机制分析、西部八省区基础教育校际差异等深层次问题,提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优化。从而有利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种聚焦不仅体现了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更彰显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边疆地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人文关怀。

二、多学科视角:拓展均衡发展的理论视野

一是融合交叉学科知识。本书基于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国实践,融合交叉学科知识,丰富研究内涵,阐释了多学科视角下的“均衡发展”基本内涵。在研究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这种多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研究的内涵,也为解决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论支持。二是凝练概念范畴。本书中创新性地凝练出对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发展时序性”与“发展空间性”、“人的发展”与“物的投入”、“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等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有效整合,创新性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以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框架。“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发展时序性”与“发展空间性”、“人的发展”与“物的投入”、“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等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范畴,三是构建理论框架。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聚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学理建构与价值定位、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政策协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多维测度与归因机制、数字化转型对教育公平的重构效应与风险治理、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等五大问题,在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层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区域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与经费的物质性、均衡发展阶段的时序性与均衡发展空间的协调性,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三位一体的“整合性”观点和认知框架。这些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的提出,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逻辑脉络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实践导向:探索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是扎根中国大地,寄情田野调查。结合中国实践,从“实地调查”出发,提出针对性建议知识丰富内涵。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书中实证部分遵从“实地调研—实证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延伸的“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水平分析——时序分析——空间分析—校际差异分析——县域政策执行分析——经费支出效率分析——教育成本分析——数字化赋能机制分析”的实证分析框架,选取西部八省区、武陵山片区等地区为样本,重点调查广西、新疆、宁夏、内蒙古、贵州、甘肃、云南以及湖北省巴东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在进行历时性描述的同时,对其城乡差异、群体差异、校际差异和结构差异的表现特征与生成逻辑进行了共时性的分析与探讨。二是强化激励约束,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政策协同方面,书中分析了政府、社会、学校等不同主体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治理现代化。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才能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为了实现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本书还着重探讨了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问题。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建议,如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制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制度体系,推进区域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王世忠教授等著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术著作,具有理论创新、内容翔实、实践性强等特点,是探寻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密钥,值得深入研读。(作者系博士研究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最终成果(立项编号:18AMZ014,结项编号:202335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 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建设资金资助

书名: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作者:王世忠 等著,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 年 12 月,ISBN:978-7-5772-1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