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路径
尹燕茹
泗水县龙城小学 273200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际问题出发,探究有效教学路径构建方法。通过对兴趣培养、过程指导、生活延伸三个维度进行深入阐释,提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与形成写作习惯、聚焦写作全过程与优化教学方法、回归生活实际与拓展认知视野等具体策略。建立科学合理写作教学体系,注重学生主体性,结合多元评价机制,将写作融入生活情境,能显著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与表达水平,为未来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激发兴趣
引言: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关键期,对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情感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写作内容与生活脱节,导致写作质量不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兴趣培养、过程指导、生活延伸三个层面探索有效教学路径,旨在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全面发展。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小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写作常常表现出畏难情绪,教师应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以兴趣激发作为教学起点,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写作魅力。课堂应当借助游戏化写作,如看图续编、故事接力创作、角色扮演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产生写作欲望。多媒体技术运用也能增强教学吸引力,通过精美图片展示、音频材料欣赏、视频资源引入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想象空间,激发表达冲动;同时,班级写作氛围营造同样重要,教师应当设立小作家园地展示学生佳作,组织同伴互评活动鼓励相互学习,举办主题征文比赛提升参与热情,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喜悦,建立自信心。
兴趣培养基础上,写作习惯养成尤为关键,教师需建立科学合理写作训练机制,从简单日记、观察记录等小练笔入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形成规律写作习惯。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分散问题,应当采用分阶段写作法,将写作过程分解为构思、起草、修改等步骤,让学生逐步完成,减轻心理负担。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指导,发现每位学生写作特点,因材施教给予针对性建议,帮助克服写作障碍。除常规作文训练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碎片化写作尝试,如随笔、便条、书信等多种文体练习,丰富写作经验,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将逐渐形成良好写作习惯,为后续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焣过程,优化方法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过程指导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童话创作而言,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构思情节、塑造形象、设计对话等环节。聚焣写作全过程意味着教师需转变传统重结果轻过程观念,建立完整指导链条,包括前期构思引导、中期表达指点、后期修改完善三大阶段。童话创作具有想象丰富、情节生动以及寓意深远等特点,教师需通过示范引领、合作探讨、评价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力。有效写作教学方法应打破传统单一讲授模式,采用情境引入、分层指导、互动交流等策略,并结合多元主体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水平。写作教学优化应着眼于激发内在动机,采用任务驱动、问题情境等方式促进思维深入,同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班级写作氛围,让学生在相互欣赏、学习中提升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习作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童话王国探秘主题教学活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小红帽与大灰狼》《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感受童话特点;课堂开始设置情境导入,教师应当扮演童话王国邀请官,发出创作邀请函,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随后进行创作指导,先引导学生确定主角(可以是动物、植物或物品),思考主角性格特点,再设计简单故事情节(面临问题—解决途径—最终结果),接着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故事构思。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困难提供针对性帮助,如角色性格不鲜明问题,教师应当启发“这个小猴子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它遇到困难会怎么反应?”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完成后组织童话故事会,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创作童话,同伴提出修改建议,教师给予鼓励评价,肯定创意点,指出可改进方面。通过这种贯穿全程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童话创作要领,增强写作信心,提升表达能力,真正体验创作乐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回归生活,拓展视野
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回归日常场景,从身边人物、事件中发现写作素材,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家人作为学生最熟悉亲近群体,记录描写家人既能激发真情实感,又能锻炼写作表达能力。教师在组织关于家人题材写作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家人外貌特征、行为习惯、性格特点,捕捉典型瞬间,挖掘深层情感。同时,拓展学生认知视野也十分必要,可借助多种资源补充间接经验,如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人物描写文章,学习人物刻画技巧;组织同伴交流,分享各自家庭故事,拓宽思维视角;结合影视作品欣赏,感受不同家庭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此类写作不宜仅停留表面描述,而应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亲情价值,从平凡中发现感动,提升写作深度与广度。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家人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家人肖像馆主题活动。首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针对性观察某位家人一周,记录令自己印象深刻言行举止。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短片引发情感共鸣,接着请学生分享观察记录。教师应当用慢镜头回放策略,让学生选取家人某个典型瞬间,如妈妈做饭时专注神情,爸爸辅导作业时耐心讲解,引导其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神态变化等多角度细致描写。随后进行闪光点聚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家人有什么令你感动品质?有哪些故事能体现这种品质?从而引导学生从外貌描写深入至内心刻画。创作过程中,采用定向构思辅导方式,引导学生围绕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感人事例—内心感受思路展开写作。完成初稿后,组织家书传情活动,将习作装入信封送给被描写家人,获取真实反馈,既增强写作真实感,又深化亲情教育意义,让写作回归生活实际,产生情感共鸣。
结论:有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路径构建需要系统思考与整体规划。从兴趣激发与习惯培养出发,通过过程指导与方法优化深化教学效果,再结合生活回归与视野拓展提升写作深度,形成完整教学体系。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积极写作态度与核心能力。同时家校合作机制建立也十分必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未来写作教学探究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信息时代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坤. 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J]. 文渊(小学版),2022(11):76-78.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2.11.026.
[2] 丁守婷.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索[J]. 小作家选刊,2024(15):78-81.
[3] 熊艳秀. 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路径探索[J]. 小作家选刊,2024(2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