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住宅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王佳彤

150204199202011227

摘要:本文聚焦住宅建筑屋面防水,阐述其对保障居住质量与建筑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意义,分析防水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影响防水效果的因素。详细介绍卷材、涂料、刚性防水等常见施工技术的原理、材料及工艺要点,深入剖析施工前材料选择与基层处理、施工中节点把控与质量控制、施工后验收检测等技术要点,旨在为住宅屋面防水施工提供技术指导,提升防水工程质量。

关键词:住宅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在住宅建筑中,屋面作为抵御自然环境侵蚀的重要屏障,其防水性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建筑的使用寿命。然而,现实中屋面渗漏问题频发,不仅破坏室内装修,影响居住舒适度,还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增加维修成本。深入研究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要点,选用合适的防水技术与材料,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解决屋面渗漏难题、提高住宅建筑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住宅建筑屋面防水概述

1.1 屋面防水的重要性

屋面防水是住宅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对居住环境和建筑结构有着深远影响。从居住环境角度看,良好的屋面防水能确保室内干燥舒适。一旦屋面出现渗漏,雨水会渗透到室内,导致天花板、墙面受潮发霉,不仅影响室内美观,还会滋生大量霉菌,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在建筑结构方面,屋面防水是保护建筑结构的重要防线。雨水的长期侵蚀会使屋面结构层的钢筋生锈、混凝土强度降低,进而削弱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层住宅,屋面防水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一旦出现结构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1.2 影响屋面防水效果的因素

防水材料性能是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防水材料,如卷材、涂料、刚性材料等,其防水性能、耐候性、耐久性存在差异。质量上乘的防水材料能有效抵御雨水渗透,而劣质材料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老化、开裂等问题,导致防水失效。

施工工艺也不容忽视。施工过程中,基层处理不当、防水层铺设不规范、节点处理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影响防水效果。卷材防水施工时,若卷材搭接宽度不足或热熔焊接不牢固,就容易出现渗漏点。屋面构造设计也会对防水产生影响。合理的排水坡度能确保雨水迅速排走,减少积水对防水层的浸泡;而排水不畅则会增加渗漏风险。

二、常见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2.1 卷材防水施工技术

卷材防水施工技术是利用防水卷材的隔水性能来达到屋面防水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水卷材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弹性和延伸率较好,能适应一定程度的结构变形;高分子防水卷材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抗撕裂性。其施工流程首先是基层处理,要确保屋面基层平整、干燥、干净,无起砂、裂缝等缺陷。然后在基层上均匀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干燥后进行卷材铺贴。铺贴时,应根据屋面形状和尺寸合理规划卷材的铺设方向和搭接位置,一般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 。采用热熔法施工时,需用喷枪将卷材底面的热熔胶加热熔化,边加热边向前滚铺卷材,随后用压辊滚压,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使其与基层牢固粘结。

2.2 涂料防水施工技术

涂料防水施工技术是通过将防水涂料涂刷在屋面基层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涂膜来阻止雨水渗透。防水涂料可分为溶剂型、水乳型和反应型等。溶剂型防水涂料干燥速度快,涂膜致密,但施工时溶剂挥发会污染环境;水乳型防水涂料以水为稀释剂,环保性好,但干燥速度相对较慢;反应型防水涂料则通过化学反应固化成膜,防水性能较好。施工时,同样要先对基层进行清理和修补,确保基层符合要求。然后根据涂料的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涂刷次数和涂膜厚度,一般需涂刷2-3遍,每遍涂刷应均匀,且上一遍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遍涂刷。在阴阳角、天沟、檐口等节点部位,还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如玻纤布,以增强防水涂膜的抗裂性能。

2.3 刚性防水施工技术

刚性防水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刚性防水材料,如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等,通过其自身的密实性和憎水性来实现防水。防水混凝土一般是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防水砂浆则是在水泥砂浆中掺入防水剂制成。施工时,对于防水混凝土屋面,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防水混凝土屋面需设置分格缝,以防止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6m。防水砂浆施工时,要分层涂抹,每层厚度不宜过大,涂抹后应压实、抹平,并进行养护,确保砂浆的强度和防水性能。

三、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 施工前准备要点

施工前的充分准备是确保屋面防水施工质量的基础。首先是防水材料的选择与检验。需根据屋面的实际情况,如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当地气候条件等,挑选合适的防水材料。比如在高温地区,优先选用耐高温性能好的卷材或涂料;在有振动的部位,选择柔韧性强的材料。对进场的防水材料要严格检验,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屋面基层处理也至关重要。基层应平整,用2m靠尺检查,其平整度偏差不超过 5mm,无起砂、空鼓等现象。基层的干燥程度要符合防水材料的施工要求,一般用一块1m²的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静置3-4小时后,若卷材下无结露现象,即可认为基层干燥程度合格。此外,还需对基层的裂缝、孔洞等缺陷进行修补,确保基层坚实、平整。施工方案的制定同样不可或缺。施工方案应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人员安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3.2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中,防水节点处理是关键。屋面的阴阳角、天沟、檐口、管道根部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在阴阳角处,卷材防水应做成圆弧形,半径一般不小于50mm,涂料防水则需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天沟、檐口处应保证排水顺畅,卷材铺贴应顺水流方向,且搭接宽度符合要求。管道根部周围应先做附加层,再进行大面积防水层施工,确保密封严密。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也不容忽视。卷材铺贴时,要保证铺贴平整、牢固,无空鼓、皱折;涂料涂刷要均匀,厚度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漏刷;刚性防水层施工时,混凝土振捣要密实,防水砂浆涂抹要压实、抹平。

3.3 施工后验收要点

施工后的验收是对屋面防水质量的最终检验。验收依据主要是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验收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和淋水、蓄水试验。外观检查主要查看防水层是否平整、有无破损、搭接宽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淋水试验一般持续2小时,观察屋面有无渗漏现象;蓄水试验蓄水深度不小于20mm ,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若未发现渗漏,方可判定防水合格。只有验收合格的屋面防水工程,才能交付使用,确保住宅的防水效果和居住质量。

结语

屋面防水关乎住宅的居住品质与结构安全。本文阐述其重要性,分析影响防水效果的因素,介绍卷材、涂料、刚性防水等常见技术,以及施工各阶段要点。期望通过这些内容,为行业提供实用参考,提升屋面防水施工水平,减少渗漏问题。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材料创新,屋面防水工程将更可靠,为居民营造更安心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倪竹萍.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J].居业,2022,(08):68-70.

[2]李鑫,杨光,王道春,等.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