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史飒

定兴县固城镇中心小学 邮编:072650

摘要:本文探究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际应用状况,聚焦现阶段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提出教学资源整合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路径。生活化教学理念能有效构建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知识迁移能力。通过丰富生活素材选择,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习惯,构建完整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让学习回归生活本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小学语文;资源整合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双重任务。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教学忽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应用能力欠缺。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现状,探讨资源整合策略与方法创新路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已获得广泛认可,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仅停留表面认知层面未能真正把握其核心要义,导致教学实践中流于形式。课堂上虽然引入日常生活例子,但与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形成有机整体。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现象依然存在。许多教师习惯按部就班讲解课本内容缺乏主动拓展延伸意识,未能有效挖掘生活中富含教育价值素材,致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这种评价导向使教师教学重点倾向于应试技巧训练,而非语文能力实际运用,学生学习目标也随之扭曲,将提高分数视为唯一目标。教学方法单调互动性不足,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空间与实践机会。家校合作不够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对生活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未能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在家庭环境中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导致学校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整合需要贯彻多元化、实用性与系统性原则,形成完整教学资源体系。整合过程先需打破教材束缚,走出课堂围墙大胆引入现实生活资源当做教学素材。此类素材包括报刊杂志、广告语、生活用品说明书等实用文本,既拓展知识来源渠道又能增强学习内容现实关联性。教学环境构建需注重情境创设,如通过教室墙面布置、专题阅读区规划等方式形成沉浸式语文学习氛围。信息技术运用成为现代教学资源整合必然趋势,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空间。家校社联动机制构建使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家长讲堂、社区参观等活动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采取多维度资源整合策略实现生活化教学目标。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反映坐井观天寓意相似谚语、名言等语言材料,通过熟悉表达理解抽象寓意。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文本讲解模式,设计模拟情景体验活动:在教室地面画一圆圈代表井口,请学生站入圈中向上望描述所见景象;再请学生站到教室窗边向外远眺,比较两种视野差异,直观感受井底青蛙视野局限。随后组织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带领全班到操场或附近公园进行博物学家探索活动,观察记录天空云彩变化、飞鸟活动轨迹、树木生长特点等自然现象,切身体会开阔视野重要性。课后延伸阶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因见识不广而产生误判情况,或通过增长见识改变认知经历,将寓言故事道理内化为实际行动指导。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创新需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生活经验出发,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与策略。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环境中获取新知。体验式学习策略注重直接感受与实践参与,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感性认知进而上升至理性认识,打破传统被动接受模式强调主体参与。项目学习法将语文知识学习融入实际项目中,通过设计主题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技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小组互动,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跨学科整合教学突破学科壁垒,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形成完整认知结构实现知识迁移与应用。

《鹿角和鹿腿》这篇寓言故事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生活化转化。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收集关于鹿生存习性视频资料,了解鹿角功能与演化特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森林探秘主题游戏,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动物角色,模拟森林生存场景,体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面临威胁与生存挑战。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演绎故事情节:模拟鹿在森林中悠闲漫步、自我欣赏、遭遇追捕、仓皇逃跑等场景,让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行动体验。随后组织辩论活动,以鹿角与鹿腿哪个更重要为题,引导学生从实用价值与装饰价值角度进行思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延伸阶段指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类似重视外表轻视实用现象,如过分追求名牌服装而忽视实际舒适度,盲目跟风电子产品更新而不考虑实际需要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原因与可能带来后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隔阂,构建开放融合教学生态。通过分析现状提出资源整合策略与方法创新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需求教学改革方向。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拓展生活化视野,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推动教学方式转型升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圣兵.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17):97-99.

[2]田国强.浅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小岭乡小岭中心小学;,2022:346-350.

[3]高良骏.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0,(S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