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视节目编导创意激发策略研究

作者

王泽宇

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3

引言

在媒介相互融合的时代环境下,电视节目面临严峻市场竞争态势。其要在众多节目里崭露头角关键在于创意,然而目前电视节目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且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由此对编导创意激发提出更为严苛要求。基于这样的形势,本文深入剖析编导创意激发过程中所面临困境,并探寻系统性解决路径,以给予电视节目创新性发展理论层面支撑,及实践方向引导。

一、电视节目编导创意激发的现实困境

1.1 创意来源单一化与同质化问题

现阶段电视节目创意来源途径相对狭窄,过多依赖模仿经典案例及追随市场热点,致使节目题材同质化情形严重。就如综艺节目,“选秀类”“亲子类”节目大量集中出现,内容架构与表现方式高度相似,缺乏对多元文化、社会话题及新兴领域深入探索。此情况根源在于编导素材收集渠道受限、跨领域创新意识薄弱,且未构建起系统化多元化创意素材库,进而使节目创作陷入“路径依赖”局面,难以突破原有模式实现内容创新变革。

1.2 编导创意能力结构失衡问题

在行业快速进步这一背景下,呈现出编导群体创意能力结构性不均衡特点。即大部分编导于技术运用,及节目制作流程掌控方面表现不错。但在文化洞察、社会价值挖掘、对受众心理准确把握等方面明显欠缺。比如部分节目过度追求视觉特效,与娱乐化表达形式而忽略内容深度及思想内涵。致使节目“形式胜过内容”,其原因在于职业培训体系有重技能轻思维、重实践轻理论偏向。从而使编导群体难以形成兼顾艺术性、思想性及传播性的复合型创意能力结构。

1.3 制作流程与机制对创意的制约

工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与创意所具备的灵活性、独特性存在的内在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创意的激发。流水线式节目生产模式下,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各环节时间分配的死板。尤其创意构思阶段时间的大幅压缩,致使编导没办法充分头脑风暴且方案难以优化。

1.4 市场反馈与创意激发的脱节

市场反馈机制与节目创意激发协同配合,不理想状态成为当下核心难题。一方面节目制作方过度依凭收视率、点击率等量化数据一味迎合大众浅层娱乐需求,致节目内容低俗化、碎片化。另一方面传统市场调研方式滞后,难准确把握受众不断变化且具个性化特点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节目创意与市场期望状态差距明显。

二、电视节目编导创意激发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2.1 多元化创意素材库构建

针对创意来源单一问题,打造涉及多领域、多维度的创意素材库。需先建立跨越不同领域的素材收集机制,鼓励编导从文学、艺术、科技、历史等诸多领域获取灵感。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成语典故这一文学领域素材的《成语探华夏》。经知名文化专家讲解、沉浸式互动阐释、穿越式情景剧场演绎以及VR、AR、AI 等科技手段呈现。打造别开生面的成语文化盛宴,带领受众探寻中华文化深厚根脉,展现跨领域素材,运用对节目创新的强大助力,以打破创意同质化僵局。再者要搭建能让用户共同参与创作的素材平台,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收集受众自己创作的内容。如湖南卫视曾发起相关创意征集活动的《你好,星期六》,从用户反馈中汲取创意灵感。在节目环节设置上参考网友提议,融入网络热梗与普通人特色才艺展示。以此丰富节目内容,并极大提升观众参与感与对节目的粘性,成功构建起“用户创意反哺节目生产”的良性循环。

2.2 编导创意能力三维提升

解决编导创意能力结构不均衡状况,需搭建“文化洞察—技术应用—受众分析”三维能力增强体系。在文化洞察方面,要定期组织编导参与各类文化研习活动。如MBC电视台推出的《Good Day》由权志龙担任制作人,带领编导团队深入了解每位嘉宾艺术风格与人生经历,并将嘉宾故事与音乐创作紧密相连。节目里编导通过对嘉宾文化背景、艺术理念,深度挖掘创作出极具感染力音乐,使节目广受好评并展现深厚文化底蕴。在技术应用层面应引入虚拟制作、AI 剪辑等前沿技术培训课程,以促进技术与创意深度融合。像 YouTube 上野兽先生制作的《Beast Games》运用先进拍摄与特效技术,打造出震撼竞技场景。编导借助 XR、实时渲染等技术,实现现实与虚拟元素巧妙结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从而彰显卓越技术

创新能力。

2.3 弹性化制作机制优化

优化制作流程和机制,需采取突破工业化生产对创意限制的措施。一方面在节目制作流程中单独设置 “创意孕育期”,为编导预留足够时间来打磨方案。像 Netflix 的《鱿鱼游戏》在策划阶段,其制作团队花费 6 个月时间,进行创意探讨与剧本修改工作。对游戏规则和人物设定反复斟酌,最终成为现象级热门作品。另一方面实行分级审核机制,将审核划分为 “合规性审查” 与 “创新性评定”,邀请行业专家及受众代表成立创意评审小组,为有创新性突破的方案打造宽容的环境。如同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在赛制创新环节,举办开放评审会议,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在创新风险与可行性间寻求平衡,以保证节目持续推出新内容。

2.4 市场创意双向驱动

达成市场与创意切实有效联动,需创建一套能动态追踪需求,且快速作出反馈的机制。在需求追踪方面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焦点小组访谈等方式,以精确掌握受众群体兴趣变化。如爱奇艺制作的《中国新说唱》节目,通过分析音乐平台热门歌曲排行榜单,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走向,来预先判断说唱音乐风格发展方向。进而调整节目竞赛规则与选手选拔标准,使其始终在行业内占据领先位置。在反馈机制建设方面搭建起“创意测试- 快速更新”平台很重要,就如芒果 TV 的《乘风破浪》节目那样。通过推出先导片试播,收集观众发送弹幕及评论所包含数据,针对节目中人气较高选手镜头时长、舞台呈现风格等各类问题及时调整。实现节目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充分证明市场和创意双向推动做法的可行有效。

结语

基于对电视节目编导激发创意时,遭遇实际困难的深入分析。相关研究从素材库搭建、能力提升、机制完善及市场联动等多个角度,给出了一套系统的解决办法,并显示突破创意瓶颈需多方面共同协作来达成。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创新、受众需求持续变化,编导激发创意的策略也在不断更新。这将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更强大动力,推动整个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廖文迪. “广播电视编导实训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 (2022).

[2] 蔡文冠.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探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11(2022):164-166.

[3] 井峰.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编导创新策略研究.” 新闻研究导刊 14.21(202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