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李双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东盛实验中学  074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实践;反思

项目式学习是以项目驱动的学习,具有主题明确、情境真实、内容综合、学习方式多样、强调协作、以成果为导向等特点[1]。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对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的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项目提出

在项目式学习中,选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选题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贴近学科内容。例如,动手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既贴合现代生活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又能满足特定场景需要;既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又能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时,可以对冰箱的冷藏区、冷冻区进行观察,可以对食材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对烹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进行研究。这样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动力。

(二)项目分析

1.明确目标: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确保项目有明确的指向性。

2.设计驱动性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且指向学习目标的问题,贯穿项目全程,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欲望。

3.分阶段实施: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性任务,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

4.资源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参考资料和其他辅助工具。

(三)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项目式学习中的关键环节。设计一个合理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项目设计引导学生规划预期成果和实施过程,依据项目目标,设计预期成果及实施步骤,包括任务分解、时间安排和资源需求等,使项目实施更具可操作性。

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可以改变串联电路中的哪些因素使自己的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可以改变电源电压、改变用电器的规格、改变用电器的数量、用电器的种类等因素。由于时间所限,将任务分解研究,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为寻找普遍规律多次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实践操作,根据数据,进行观察分析,课堂生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得出对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普遍性认识。

(三)项目实施

1.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导引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物理原理。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测量串联电路中某处的电流,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电流大小,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电学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研究问题的思考角度,以及研究方法的应用。

2.开展项目实施需指导或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阅读、讲授、实地考察、访问专家、调查研究等方式推进项目,注重资源管理和流程监控,及时反馈修正。在实验探究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注重项目成果展示对学习活动的激励作用。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可和鼓励,为进一步的持续性学习提供动力。在此环节中,学生可以整体回顾阶段性学习过程,并发现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确定下一阶段项目学习中需要攻克的问题。教师也可在学生分享成果的过程中落实阶段性评价,指出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客观认知,促进学生反思并改进不足之处[2]。

4.引导项目反思,设置环节让学生反思项目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及解决方法,提升认知能力,为后续项目学习积累经验。例如,在完成制作隔音小屋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反思,对自己的成果进一步优化设计,在材料识别与选取、小屋空间设计与美化、隔音性能改进与提升等方面取长补短,制定了新的方案,并对教室隔音装修提出改进意见,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一)优点

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2. 培养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合作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 促进知识理解: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 时间管理难度大:项目式学习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项目,而初中物理教学的时间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安排项目进度是一个挑战。

2. 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兼顾: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在项目式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而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3. 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三)改进策略

1. 优化项目设计: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项目主题和规模,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可以将大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逐步推进,降低时间管理的难度。

2. 关注个体差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共同进步。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果、态度等方面。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报告、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优化项目设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完善评价体系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为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弟斌,马兴娟.基于“大概念+项目化学习”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单元教学设计[J].理科考试研究,2024(10):42-46.

[2]刁兴岭.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J].名师在线,2024(12):46-48.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课题《新课标导向下初中物理项目式教学活动案例研究》(立项编号24010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