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作者

黄培

北京保衡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530200

摘要:本文概述了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的现状,探讨了大数据在其中的应用。针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难题,如数据获取与整合、数据质量与准确性、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以及实时性与预测能力等,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数据采集与整合、数据预处理与质量控制、风险评估模型的优化以及实时监控与预测能力提升策略,旨在为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大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模型

引言: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道路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进行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升道路运输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与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道路运输系统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道路运输系统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能否正常运行以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在交通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道路运输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传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已逐渐难以解决越来越复杂的交通安全形势问题,尤其缺乏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并及时预警的能力。大数据分析的提出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新途径。大数据分析是从多个维度收集大量数据,并运用现代计算技术与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可以准确地识别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将历史事故数据,实时交通流量,天气条件,驾驶员行为等多类型数据融合分析,可构建较为综合的风险评价模型。

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难题

2.1 数据获取的困难

开展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价工作,获取数据是关键一环。道路运输系统因其复杂性与动态性所涉及到的数据类型较多,主要有交通事故数据,道路设施信息,车辆运行状态,司机行为以及环境因素。考虑到这些数据的来源既广泛又分散,如何高效地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成为了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数据来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使数据整合显得极为复杂。比如交通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所采集到的交通事故数据,其标准与格式都可能有所不同;道路传感器采集的交通流量实时信息与天气监测系统数据可能会出现不相容;而且社会媒体与智能手机上的交通信息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不能直接收录到标准数据库。不同来源数据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对数据的集成与使用构成极大挑战。数据质量高,准确性差,又是个棘手问题。

2.2 风险因素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对于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价而言,风险因素复杂且不确定是其研究难点。道路运输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要素较多,并且这些要素之间通常会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给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带来了极为巨大的难度。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受天气,交通流量,道路条件,司机行为和车辆技术状况诸多因素影响。这些要素不仅量大面广,且常常有彼此依赖关系。比如恶劣天气条件会使路面变得潮湿和光滑,增加交通事故发生概率;而且高峰时段密集的交通流量还加大了事故的可能性。由于各因素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在进行风险预测与评价时,既要考虑单一因素作用,又要考虑多因素交互作用与共同作用。另外,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2.3 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问题

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进行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价时,该模型是否准确可靠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分析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如何建立兼具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模型成为影响研究成果能否得到实际运用的关键性因素。数据具有高维性,多样性等特点,这将带来模型过拟合等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时,通常要处理众多变量及特征,因此如何高效地筛选出道路运输安全关键因素,是风险评估模型建设的重中之重。若该模型对一些具体特征依赖性过强,则会造成评估结果失真的问题,从而影响决策精度。另外过拟合问题也会使模型对于新数据泛化能力变差,使其在实践中丧失有效性。

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策略

3.1 优化数据获取与处理方式

道路运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类型较多,且来源较为零散,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准确的采集和处理,是有效风险评估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有必要促进各有关部门、行业之间跨部门协作,制定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及界面,使不同来源数据具有统一格式、易于整合分析。如交通管理部门,气象部门,车辆监控系统,智能交通设施等等均可提供不同种类的信息,而统一信息标准可降低信息的矛盾与不一致。随物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ITS)有能力对大量的道路运输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流量、气候条件、车辆速度以及驾驶员的行为模式等。布设智能传感器与视频监控设备并与车载终端系统相结合,可实时采集道路状况至驾驶员响应的多维度数据。

3.2 应对风险因素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由于道路交通环境的动态性,非线性以及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如何准确辨识这一复杂环境下的潜在风险成为模型构建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交通安全风险因素既包括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和驾驶员行为这些直接影响因素,也和天气,突发事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这些外在影响因素息息相关。这些要素之间一般都会产生相互作用与反馈效应,单一要素的改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雨天交通流量减少时司机驾驶行为也许会更小心,但是路面湿滑也会加大事故几率。要处理复杂风险因素就必须先借助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技术来探讨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像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这样的分类方法,有能力从大量的数据集中识别出可能的模式,并找出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

3.3 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基于大数据分析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升,是保证该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尽管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但由于数据的高维性和不均衡性,模型在预测交通风险时可能出现误差。所以,优化模型结构,选用适当算法并加以充分验证是促进模型准确可靠运行的必要措施。考虑到数据维度巨大且繁杂,特征选择及降维对于提高模型精度至关重要。高维数据会带来“维度灾难”,使模型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且易产生过拟合问题。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这些降维方法,我们能够显著地减少多余的特征,同时保留核心信息,这有助于提升模型的训练速度和预测的准确性。

4. 驾驶员行为对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的影响分析

驾驶员行为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常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据大数据分析,驾驶员的行为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道路运输安全的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如超速、急刹车、频繁变道等,会显著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驾驶员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此外,驾驶员的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以及情绪化驾驶等行为,极大地提升了安全风险。疲劳驾驶会导致反应迟缓,判断失误,而酒后驾驶则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控制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极易导致事故发生。大数据分析还揭示,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年龄、心理状态等因素同样对安全风险产生影响。

结束语:通过深入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本文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更加精准、高效,为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锦山.CICS路况检测车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与数据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4,(22):143-145.

[2]陈建洪.基于横断面数据分析的市政道路中心线竣工核实测量研究[J].海峡科学,2024,(06):96-99.

[3]班君.基于大数据分析理论的道路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技术研究[J].建筑,2024,(05):118-120.

[4]徐云波.大数据视角下驾驶员安全管理与教育策略探索[J].汽车知识,2024,24(03):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