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曾欣
重庆市渝綦水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401420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应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采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推进水利工程向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措施,在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程管理水平,发挥工程最大效能,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综合作用。
一、水利工程效益分析
水利工程效益是指通过安装水资源保护业务设施而获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总称。水资源工程项目的建立通常需要建设方资本的支持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成本,而经济效益则是以上两种投资的综合结果,是评估水资源建设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指标。总体而言,建筑节水型工程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和环境效益。
水利工程效益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其一,随机性。水利工程效益不仅仅由水利建设水平与管理水平决定,还会受到当地的水文状况的影响,因此其效益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其二,复杂性。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利用需求导致各个部门的需求极易出现冲突,比如通过增大水库的防洪库容,可提高其防洪效益,但是兴利方面的收益会受到影响。
其三,综合性。大中规模的水利工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采用的也是多目标开发方式模式,其能够创造灌溉、除涝、防洪、发电、供水、旅游、水产养殖、航运等多种效益。
其四,发展性。社会经济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工程价值与效益也会随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泥沙大量淤积时,水库原本的调节功能将会受到影响,工程效益随之降低;受到外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洪灾造成的损失加大,防洪工程具有的效益也随之提升。
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提升水利工程效益的主要途径
(一)树立现代化、可持续化的水利工程建设理念
水利工程在水资源开发活动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相比追求经济效益、工程规模与改造自然的传统开发理念,当前的现代化开发理念更多地关注人与水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人对于自然系统的适应与和谐共存,通过水利工程来为流域范围内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减轻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大对不正当的开发行为的约束。在新时期推进水利建设时,应切实实现对水资源这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生态、生产与生活用水,全面落实对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及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强调节约用水与保护水环境的发展性理念,加快节水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节奏,增强水环境与水资源的承载力,加大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兼顾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与管理手段,增强水质与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水权制度、需水管理制度以及联合调度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单位则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控制水利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效益提升目标。基于扩大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单位还应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解决水利大坝建设给陆生动植物以及洄游鱼类带去的干扰,比如增加鱼道、鱼梯工程项目,开展人工繁殖,围绕水利工程所在的区域的物种、河流以及气候情况,完善水利建设方案。
(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首先,应落实水利建设领域的“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水利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水利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全面负责水利项目的立项、施工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工作,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实施项目管理模式来提高公司运营的规范化程度。其次,应落实水利项目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规制度与工作流程来组织水利工程的招标以及投标工作,可将相关工作委托给资质水平高、专业化的代理单位,筛选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再次,应落实工程监理制,与专业化的监理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水利施工质量,减少质量缺陷,强化工程成本控制力度。最后,应落实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建设前期需根据法律制度要求,签订《招标代理合同》《总承包合同》《施工监理合同》《质量检测合同》等,将水利工程的责任与目标分解给各个参与建设的单位,确保招标代理、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均能够对水利项目法人进行负责,而项目法人则能够对国家与人民群众负责。各个单位也能够按照合同来完成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使工程的进度、质量、价款、数量与工期等方面的管理效果都能够符合预期,确保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水资源节约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可以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滴灌技术等,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同时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实现对水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管理,为水资源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开展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可或缺的手段。可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估和预报系统,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管理,及时掌握水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水的回收、再利用和再利用后的废水处理等措施,将废水转化为清洁水或者重新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理念以及管理方法都应当实现与时俱进,以此才能够使水利领域形成全新发展格局,促进水利系统提高发展质量。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保三重效益水平,水利工程的建设方应树立可持续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通过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式,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促进水利行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水利工程物资供应管理与施工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企业,2020(12): 15+25 .
[2]曹洪英.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J].水上安全,2023(16):151-153.
[3]任巍巍.探索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J].科学与信息化,2024(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