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孙惠
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 225113,
摘要:英语新课标视域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重塑阅读课堂教学“新生态”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本论文就立足与此,结合译林版9A Unit5“Art word”中Reading教学实践,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地展开了详细地探究,旨在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秉承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教师应“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科学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方案。阅读作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重点教授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忽视文本内涵探究、思维含量低”等问题,致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始终停留在“浅层阶段”,学生无法通过阅读学习获得语言知识、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鉴于此,面对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变革阅读教学观念,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重塑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对此,笔者结合译林版9A Unit5“Art word”中Reading“Music without boundaries”教学为例,展开如下探究:
一、解读文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必须要对语篇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层次解读,了解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以便于学生能够在主题的引领下,深入参与到阅读学习中[1]。
在本语篇阅读学习之前,教师就遵循what(主题和内容)、why(主题和作者)、how(文体和语言)三个原则对语篇内容展开了深层次解读,明确了该语篇是有关作曲家谭盾的介绍性文章,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文章结构清晰、主线明了,并利用一般现代时和现在完成时介绍了其音乐风格和成就,借助一般过去时对其生活和教育经历进行了描述。
同时,在语篇内容解读中发现,本语篇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旨在通过语篇阅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在深度探究中理解“成功源自努力”的道理。
最后,鉴于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英语核心素养的引领下,确定了本语篇阅读教学目标:①通过填写表格、时间轴的方式,对谈到你的生平经历进行描述;②绘制思维导图,了解谭盾的代表作品,并对其音乐创作的特点进行总结;③概括、归纳谭盾的个人品质,分析其成功原因,学习其精神;④聆听音乐片段,体会音乐之美,提升自身的审美和艺术素养。
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科学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学习理解类活动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鉴于新课标下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三个基本活动。通常,教师在这一阶段阅读教学中,可结合阅读内容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展示型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文本解读,经历梳理、概括、整合等活动,在读懂文本内容的同时,初步感知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2]。
在该语篇阅读中,就遵循上述原则,为学生安排了两项阅读活动:
首先,创设阅读情境。教师为学生播放了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中有关谭盾获奖的片段,并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is this video about?Who won the award? What award did he receive?这一情境旨在激活学生的话题兴趣,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语篇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语言技能的发展。
其次,整体阅读,获取细节。在这一阅读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阅读表格,指导学生根据表格中所给出的关键词,自行阅读语篇内容,并从中获1,取事实性信息,把握谭盾的生平经历细节。这一阅读活动聚焦谭盾的生平经历,是阅读学习的重点,可促使学生在表格的引领下,构建出完成的信息地图,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并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应用实践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根据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这一环节的阅读学习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运用三项基本活动。通常,在这一阶段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聚焦语篇主题意义,科学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最终在深度阅读中把握语篇主题意义。
在该语篇阅读中,就根据上述要求,为学生设置了三项阅读活动:
首先,基于问题进行推断。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聚焦谭盾的教育背景,为学生设置了两个问题:(1)What type of music did Tan Dun lear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2)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an Dun's educational experience?在这两个问题中,问题(1)聚焦谭盾的教育经历,指导学生从中推断出谭盾所擅长的音乐类型,进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背景奥运会颁奖音乐”做好铺垫;问题(2)则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引领学生透过事实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可以说,这两个问题集语言、思维和文化与一体,可促使学生在深层推断、分析中,形成全新的认知理解,进而将知识转化成为能力。
其次,复述谭盾的经历,内化所学语言。学生以小组为载体,根据时间轴,对谭盾的经历进行复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篇的关键信息进行了筛选、整合,最终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内化了所学的语言,并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后,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指导学生聆听《水乐》的音乐片段,并以引领学生结合聆听的感受,为学生设置问题链:(1)We can hear different sounds in music. What do they look like?(2)We can also hear loud noise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3)Add some details to the mind map based on your feelings and what you have read in the discourse这一环节旨在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得学生通过描写、类比等方式,将原本抽象的音乐具象化,使得学生在理解《水乐》创作手法的过程中,明晰谭盾的音乐创作风格;同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结构化的认知体系,并提升了关键信息判断能力、分析信息逻辑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新课标视域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积极推进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及时变革阅读教学观念,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中,高效完成英语语篇的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周亚妮.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24,(20):34-38.
[2]沙文婷,纪颖.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4,(20):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