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

邢志成

大唐黑龙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

引言

在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风力发电凭借其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等优势,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一、风力发电技术概述

风力发电技术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风轮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捕获风能,并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同类型的风轮,在叶片数量、结构和性能上存在差异。例如,常见的三叶片风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风能捕获效率。除风轮外,发电机则负责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不同类型的发电机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风力发电系统按照运行方式可分为离网型和并网型。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通常为偏远地区或小型用户提供独立的电力供应,系统相对简单,但规模较小。而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则与常规电网相连,将所发电力输送到电网中,实现大规模的电能供应,其规模可从几十千瓦到数百兆瓦不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从早期的几十千瓦发展到现在的数兆瓦甚至更大。同时,风机的效率和可靠性也得到显著提升,新型材料和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风机能够在更广泛的风速范围内高效运行。这些技术的发展,为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类型

2.1 同步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同步发电机组在风力发电中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通过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可以精确控制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无功功率。同步发电机组并网时,要求发电机的频率、相位和电压与电网保持一致,这就需要精确的控制和调节系统。在早期的风力发电系统中,同步发电机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一些大型风电场中。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同步发电机组需要配备专门的励磁设备,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其对风速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风速波动较大时,难以保持稳定的输出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现代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2.2 异步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异步发电机组在风力发电并网技术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异步发电机分为鼠笼式和绕线式两种,鼠笼式异步发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较低,因而在中小型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绕线式异步发电机则可以通过外接电阻来调节电机的特性,具有更好的调速性能。异步发电机组并网时,不需要像同步发电机组那样严格控制频率和相位,操作相对简单。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异步发电机需要从电网吸收无功功率,这会导致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影响电网的运行效率。此外,异步发电机在启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可能对电网和发电机本身造成损害。

2.3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逐渐成为主流。该技术可以使风机在不同风速下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力机、齿轮箱、发电机、电力电子变换器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常见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有双馈异步发电机系统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系统。双馈异步发电机系统通过对转子侧的交流励磁进行控制,实现变速恒频运行,具有控制灵活、功率调节范围广等优点。永磁同步发电机系统则由于采用了永磁体,减少了励磁损耗,提高了发电机的效率,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时,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对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进行处理,使其满足电网的要求。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并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三、提升风力发电并网稳定性的有效策略

3.1 优化风电场规划与布局

风电场的规划与布局对风力发电并网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在选址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选择风能丰富且稳定的区域建设风电场。同时,要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勘察,避免在复杂地形或容易产生气流紊乱的区域建设风电场,以减少风机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风能利用效率。风机的布局也至关重要。合理的风机布局可以降低尾流效应,减少风机之间的能量损失。目前,常用的风机布局方法有基于数学模型的优化算法和经验法则相结合的方式。此外,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网的接入条件,确保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连接顺畅,减少输电损耗。

3.2 提高风电预测精度

准确的风电预测是提升风力发电并网稳定性的关键。风电预测可以为电网调度提供重要依据,使调度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合理安排发电计划,降低风能的不确定性对电网的影响。风电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物理方法基于气象学原理,通过对大气运动和风力机特性的模拟来预测风电功率。统计方法则利用历史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对风电功率进行预测。近年来,人工智能方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在风电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高预测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风电预测精度,可以综合运用多种预测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气象数据等多源信息,构建更加准确的预测模型。同时,要不断更新和优化预测模型,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风能变化。

3.3 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对电网的承载能力和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是提升风力发电并网稳定性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大对输电线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减少输电损耗。例如,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风能的远距离传输。另一方面,要优化电网的结构,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网故障,提高电网的抗干扰能力。此外,还可以在电网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静止同步补偿器等设备,调节电网的无功功率,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能质量。

3.4 应用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是解决风力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在风电场或电网侧配置储能设备,可以在风力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风力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从而平抑风电功率波动,提高并网稳定性。常见的储能技术有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电池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安装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对功率调节要求较高的场合。抽水蓄能技术成熟,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但对地理条件要求较高。压缩空气储能则具有储能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风电场的规模、地理位置和电网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和储能容量。

四、结语

在清洁能源需求激增的当下,风力发电潜力巨大。但并网稳定性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剖析了并网技术及提升稳定性的策略。未来,技术会持续革新,多方协同合作也将深化,助力风电在能源转型里释放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段炼 .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其稳定性研究 [J]. 光源与照明 ,2024,(10):231-233.

[2] 邵娜 . 风力发电并网对电网系统的影响及管理研究 [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3] 任永峰 . 并网型交流励磁双馈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研究 [D].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