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学视域下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提升路径探究

作者

何雪萍

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七中学 福建省福鼎市 355209

一、问题导学与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关系

(一)问题导学对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促进作用

问题导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英语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提出 “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作顺序?”“ 文章中某句话在语境中蕴含了哪些深层含义?” 等问题,促使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挖掘语言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同时,开放性问题如 “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助力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 。此外,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他人观点、表达自己见解,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

(二)英语思维品质发展对问题导学的反作用

当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后,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关键信息,更高效地分析问题本质,从而对问题导学中的问题提出更高质量的反馈和质疑。例如,思维品质较好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思考,提出新的问题或见解,这反过来促使教师优化问题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推动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培养思维品质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与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时,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或复杂,缺乏梯度。简单的问题如 “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仅停留在对文本表面信息的提取,无法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而复杂的问题如 “ 结合跨文化背景,分析文章中语言表达差异的根源” 可能超出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此外,问题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的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全体学生思维品质的均衡发展。

(二)课堂互动形式化,思维深度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问题导学模式,但部分课堂的互动仅停留在表面。教师提问后,学生简单回答,教师迅速给出评价,缺乏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追问和引导,未能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例如,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仅以 “ 对” “ 错” 进行评价,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答案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导致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次,无法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合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对思维碰撞和提升的作用。

(三)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完善。评价方式多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发展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及时反馈,学生无法明确自己在思维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不足,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三、问题导学视域下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路径

(一)优化问题设计,激发思维活力

注重问题层次性: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从基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理解文本;逐步过渡到分析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设置开放性、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英语语法知识时,先提出 “ 这个句子运用了哪种语法结构?” 等基础问题,再提出 “ 这种语法结构在不同语境中有哪些变化?” 等分析性问题,最后提出 “ 如何运用该语法结构创作一个有趣的故事?” 等创新性问题。

增强问题针对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铺垫性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思维信心,提升思维能力。

(二)创新课堂互动模式,深化思维发展

优化师生互动:教师在提问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追问和引导。例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 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等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挖掘问题本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要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讨,营造良好的思维互动氛围。

强化小组合作互动: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的能力和性格互补。明确小组合作任务和分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交流观点,通过思维碰撞解决问题。例如,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修改作文,让学生从语法、逻辑、内容等方面相互评价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助力思维提升

多元化评价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创新性等方面,如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是否有条理、是否能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有独特的见解等。

及时有效反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思维表现,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反馈要具体、有针对性,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例如,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思维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持续提升。

结语

问题导学视域下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创新课堂互动模式、完善评价反馈机制等路径,能够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晓.有效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素养的实践与研究[J].新校园 .2025 (04)

[2]张倩.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J].中学生英语 .202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