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实现路径

作者

吕杰 宋警坤 黄费星 刘粤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6

摘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型农业机械因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入探讨小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实现路径。通过对智能化技术,如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小型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阐述如何提升机械的自动化、精准化水平。同时,从结构设计优化、功能模块集成等角度,研究多功能一体化的实现方式,使小型农业机械能够在不同农事操作中高效切换功能。研究表明,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还能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推动我国农业向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持。

关键词:小型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化以及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型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传统小型农业机械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多样化、精准化的生产需求。智能化设计能够赋予小型农业机械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能力,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多功能一体化则可使一台机械完成多种农事操作,减少设备购置成本和田间作业设备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研究小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实现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设计

2.1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是小型农业机械智能化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各类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土壤湿度、肥力、作物生长状况、环境温度和湿度等信息。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为精准灌溉提供数据依据;作物生长传感器可以监测作物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帮助农民了解作物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策略。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为机械的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持。

2.2 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入

自动控制技术是实现小型农业机械智能化作业的关键。通过编程和控制系统,小型农业机械能够根据预设的参数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自动完成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作业。例如,在播种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品种,精确控制播种深度和播种量;在喷药作业时,根据作物病虫害的严重程度自动调节喷药剂量和喷雾范围,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

2.3 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物联网技术使小型农业机械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通过物联网,农民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实时查看机械的工作状态、位置信息以及作业数据。同时,生产厂家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对机械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例如,当机械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发送故障信息给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诊断确定故障原因,提前准备维修工具和配件,提高维修效率。

三、小型农业机械多功能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3.1 结构设计优化

优化小型农业机械的结构是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功能模块的安装和连接方式,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使各功能模块能够快速拆卸和组装。例如,将播种机、施肥机、中耕机等功能模块设计成独立的单元,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主机连接,根据农事作业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实现一机多用。

3.2 功能模块集成

功能模块集成是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核心。通过对不同农事作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将相关功能模块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将播种和施肥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在播种的同时完成施肥作业,减少作业工序和时间。同时,采用先进的传动和动力分配系统,确保各功能模块能够协调工作,提高机械的整体性能。

3.3 控制系统整合

为了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协同作业,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整合。开发统一的控制平台,将不同功能模块的控制指令进行集中管理和协调。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切换不同功能模式,设置作业参数,实现对小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控制。

四、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智能化设计为多功能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不同功能模块能够在智能控制系统的协调下高效工作。例如,在多功能一体化的小型农业机械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作业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智能控制系统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参数,实现精准作业。而多功能一体化则为智能化设计提供了应用场景,促使智能化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例如,随着功能模块的增加和作业复杂度的提高,对智能控制系统的决策能力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小型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五、小型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1 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小型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和多功能一体化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机械设计、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目前相关复合型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智能化技术和多功能一体化设计增加了机械的制造成本,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影响了产品的市场推广。此外,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物联网技术在小型农业机械中的广泛应用。

5.2 应对对策

加强高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针对成本问题,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政府可以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地区 5G 网络和物联网基站的建设,为小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六、结束语

小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设计与多功能一体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化设计,提升了小型农业机械的作业精度和效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通过多功能一体化,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二者的协同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应持续关注智能化技术和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小型农业机械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装备保障。

参考文献

[1]白学峰,常江雪,滕兆丽,等.我国智能农业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2022,3(02):10-21.

[2]窦元.郑州农机智能化和智慧农业应用的发展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8):44-45+47.

[3]王依楠.关于信息化智能农业机械系统的研究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