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精神探寻以学生艺术体验为本的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

祝瑶

浙江省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柏园学校321100

前言:

艺术体验的本质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建构过程,美术教材知识通过观察自然形态、解析文化符号,为学生提供了从具象感知到抽象表达的通道。新课标精神引领下,小学美术教师开展单元教学需以学生艺术体验为本,通过任务驱动、资源整合与多元评价,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与文化思考。

一、情境沉浸:以生活场景重构艺术感知起点

新课标提出艺术课程要“扎根中国大地,反映时代生活”[1]。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悠悠老街”为例,教师可以打破教室的局限性,把课堂延伸到社区的历史街区,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分组完成“老街探秘任务”,第一组用速写本画出街角门楣的雕花图案,第二组拍摄下褪色春联上的文字,第三组摸一摸斑驳的砖墙,感受它的粗糙肌理。课堂上,教师利用投影播放学生拍摄的“铁艺门环”照片:一枚门环,因常年使用,泛着特有的光泽,表面有无数细小划痕,环扣处被反复打开又合拢,变形成了椭圆形。

然后教师追问:“如果这枚门环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学生小雨想起每天早晨爷爷擦拭门环的场景,于是用超轻黏土制作出带有岁月痕迹的门环,主体部分采用青绿色黏土模仿铜锈的颜色,环扣处用金色黏土表现长期摩擦后的光泽。另一个学生小杰关注到砖墙的斑驳感,用卡纸剪出不规则的裂痕,里面塞满旧报纸的碎片,模拟风雨侵蚀的效果,裂缝中安装 LED 小灯,灯光透过纸屑发出暖黄色的光晕,好像“时光在砖缝里流淌”,有利于学生掌握了装饰纹样的设计方法,更加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的含义。

二、任务驱动:以真实问题激活艺术思维深度

新课标提出“以任务群促进深度学习”,倡导“问题链”引导学生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为社区设计一座环保主题灯彩”的核心任务,再将其拆分为三个递进式子问题:其一,“社区里有哪些环境问题需要改善?”(垃圾分类混乱、绿化不足等);其二,“灯彩如何通过造型、光影传递环保理念?”(废旧材料做灯体,灯光变化呈现污染与净化的对比);其三,“你的设计如何让居民有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互动装置,居民投递可回收物后灯彩亮起)。

学生小组针对“社区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的问题,设计了一座名为“净化之树”的灯彩,树干由废旧铁丝网缠绕而成,代表“被污染的环境”,树枝上挂有透明塑料瓶制作的灯罩,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滤纸,蓝色代表可回收物,绿色代表厨余垃圾,树根处设有一个投掷口,居民投入正确分类的垃圾之后,对应颜色的灯罩就会亮起,并且发出“分类正确,环境更美”的语音提示。学生小琳负责灯罩的设计,她发现普通的塑料瓶透光性不好,于是她尝试用砂纸打磨瓶身,使得光线穿过时呈现出朦胧的雾状效果,这样就能模拟出“污染被净化”的情形。另外一个小航则是研究互动装置灵敏度,在多次实验下,调节投掷口处红外线的角度以保证垃圾投入后可以及时点亮灯彩,并且该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变废为美”的艺术作品更是通过“扔进垃圾-灯彩被点亮-语音回应”的过程,让观者意识到“我影响着这个世界”。

三、评价迭代:以多元反馈促进艺术表达升华

新课标提倡“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师可以建立“评价-反思-改进”的循环,促使学生从模仿技术到表达创意[2]。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砖石上的雕刻”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三阶评价表”:第一阶是“基础技能”,比如雕刻线条是否流畅、深浅控制是否得当;第二阶是“文化理解”,比如能否解释雕刻图案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第三阶是“创新表达”,比如是否加入自己对文化的独到见解。

学生小阳的第一件作品只是机械地把“莲花纹”雕刻出来,线条生硬,深浅不一。教师在第一阶评价中肯定其“敢尝试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勇敢,并在第二阶评价中提出“如果你要为现在的校园做一个砖雕,你想做什么样的砖雕呢?为什么?”小阳想到校园里银杏树,于是她在修改作品时用浮雕的手法来表现银杏叶的脉络,主叶脉用深刻来表现其坚韧,侧叶脉用浅刻来表现其细腻,在叶缘处添加了几只蚂蚁,寓意“生命与自然的交流”。在第三阶评价里,教师十分欣赏其“把传统纹样和校园生活联系起来”的新想法,并且觉得“可以试试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叶脉的质地”。于是小阳就用铜丝来镶嵌主叶脉,拿麻绳去缠绕侧叶脉,最后既有了砖雕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又因为材料的对比而显得有些现代趣味。

在“美术档案袋”评价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整理创作过程中的草图、废稿、反思日记,形成“从灵感到成品”的完整链条,保护学生创作的热情,更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总结:

以学生艺术体验为本的单元教学策略,是落实新课标“以美育人”精神的重要路径。小学美术教师科学开展单元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又能激发其通过艺术语言传递情感与思想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朱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2025(21):131-133.

[2]夏宇.创新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5(2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