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创新
杜苗
陕西省榆林高新第四小学 719000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元互动、注重阅读方法指导等方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等,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偏离
有的老师教语文,强调字词和课文记忆的积累,片面地为了应付考试,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例如,只是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却不能引导学生多做思考,培养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机械地聆听讲解,将全部知识点记录在教案中,没有给学生融入和自主学习的活动。这种方式既不会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利用语言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上往往是顺序授课,很少会基于学生的情况或是根据课堂反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三)阅读资源单一
许多教师仅仅只局限于课本文章,未能将优秀读物进行发掘与运用,如此一来,其学习范围十分狭隘,不能够广泛涉猎各类体裁文章,这对文化的积累、审美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譬如,某些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不多,而教师也较少有督促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行为,导致学生读物数量十分稀少。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让抽象、难以理解的文本内容被生活化,从而激发读者的情怀,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的呈现。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场景,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或者是短视频,或者通过模拟人物的性格特征等。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海洋特产,能够让学生在直接感官体验中体会到它的富饶,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调动他们积极、深入地体会课文的描述,从而了解西沙群岛。
(二)开展多元互动,促进思维发展
教与学的关系也应转变,教师由传授者转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此做出解答和指正。例如,在讲《司马光》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司马光砸破水缸救落水孩童时表现出了什么品质,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由教师作总结评价,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寓意。还要进行生生互动,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他们在各自小组中分享读书体会和疑难解惑,可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位面对问题,开阔他们的思路。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并让每一小组中的一名学生作为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这样他们在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当中就相互启迪了思维,对文本把握就更全面深刻了。
(三)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要开展深度诵读策略。教学生细致解读文章,品味关键词和短语,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等。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描写桂林美景的段落,思考作者是怎样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山的姿态、水的神韵,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同时,运用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把握文章中心内容的阅读技巧。在长篇幅的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行文脉络,比如阅读一些科普性的文章时,学生可以运用快速阅读法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和重点观点。另外,要关于批注式阅读方法的建议。学生读书时,要求他们将他们在意的、他们不理解的内容标记出来,并写上自己的感悟、想法。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读《落花生》为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对《落花生》的内容进行标记,让他们表达自己从花生品质中懂得的道理,并以此做进一步的联想。
(四)拓展阅读资源,丰富文化内涵
要选择优秀的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水平,老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应课外读物,比如孩子故事、寓言或古典名著等。固定读书讨论会有利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提高读书兴趣。例如,小学生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等,中学生则可以推荐《西游记》或《鲁滨孙漂流记》等。同时,开展专题阅读活动。选取特定主题,查阅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精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该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扩大了阅读面。如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查阅与其相关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古诗词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五)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第一,品味语言之美。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汉语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与词汇之美。比如,诵读古诗时,引导学生注意平仄和押韵,品味古诗韵律之美;阅读好的散文,欣赏作者高妙的语言运用和独具匠心的表达等。第二,感悟诗境。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感悟文章的诗情画意。如教《望庐山瀑布》,我们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诵读,想象那雄伟壮观的瀑布景象,感悟诗歌的意境,锻炼艺术想象力。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多元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资源丰富学生文化内涵,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一系列创新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52).
[2] 赵玲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