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加强诚信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助力

作者

黄彦超

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党校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而诚信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明确主体预期的机制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行为的活力和信心,因此,诚信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通过进一步完善诚信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格局,可以及更好的为营商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更好的支持服务市场主体行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我国诚信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体现出了“法治保障、数据支撑、奖惩联动、社会参与”的路径特点,并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具体来看,制度框架方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等顶层设计文件,以及在重点领域立法上也均有体现,例如《电子商务法》等法律规范中对于诚信方面的明确规定,重点领域方面依托重点数据平台归集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实现跨地区跨行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以及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分级,在奖惩机制方面,也逐步完善形成了对应的“红黑名单”及其对应后果的机制,例如法院系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在社会参与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媒体的宣传倡导,逐步形成了讲诚信守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尽管近年来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例如在立法方面,当前《社会信用法》仍未出台,现有规范仍主要集中在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中,缺乏上位法的明确支撑。另外,地区间、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总的来看,营商环境与诚信建设呈现“制度互补性”二者的协同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建设过程中应强化法治框架,明确信用监管的边界,更好的赋予市场主题活力;在具体领域推动技术赋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信用治理精准性;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国际信用标准,增强跨境营商环境建设;以及要注重本土化差异的特点,在实践中形成具有我们文化特点、时代特色的社会信用氛围。

参考文献:

[1]顾敏康,谢勇,王伟,等.我国诚信建设法治化核心命题笔谈[J].求索,2020,(03):13-24.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20.03.002.

[2]《务实推进“十举措”,落地实现信用监管高质量发展》,《中国改革报》,2019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