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检测中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方法
陈波
武汉轻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防水材料的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无论是城市的桥梁、隧道,还是地下综合管廊,一旦防水出现问题,将引发渗漏等严重状况,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还可能造成结构损坏,大幅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因此,精准且科学的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方法显得尤为关键。通过这些检测方法,能够有效筛选出合格的防水材料,为市政工程构建起可靠的防水屏障,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稳定运行,推动市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检测;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方法
前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其质量把控至关重要,而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工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与使用需求,对防水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抵御地下水侵蚀,到承受频繁交通荷载振动影响,防水材料需全方位发挥功效。故而,探索并运用先进、适用的性能检测方法,成为确保防水材料在种工况下稳定发挥作用的必要手段,对提升市政工程整体品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意义非凡。
1 市政工程检测中防水材料性能检测的意义
在市政工程建设的宏大版图中,防水材料性能检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意义深远且广泛,全方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从工程质量角度看,优质的防水材料是打造坚实市政工程的基础。市政工程种类繁多,涵盖桥梁、隧道、地下停车场、给排水管道等。这些设施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或承受特殊工况,如地下水的持续渗透、雨水的频繁冲刷、温度的剧烈变化等。只有性能卓越的防水材料,才能在复杂条件下保持稳定,形成有效的防水屏障,防止水分侵入结构内部。一旦防水材料性能不达标,水分就会乘虚而入,引发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砖石材料的风化剥落,导致工程结构强度降低,缩短工程使用寿命。严格的防水材料性能检测,如同为工程质量把关的坚固卫士,确保只有符合高标准的材料用于建设,从而从源头上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层面,防水材料性能检测关乎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城市地铁为例,若防水材料性能不佳,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面积渗漏,致使轨道积水,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甚至可能引发电气短路等严重事故,危及乘客生命。而在地下综合管廊中,防水失效会使内部管线受潮,影响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导致城市功能的局部瘫痪。通过严谨的性能检测,可杜绝此类安全隐患,让市政工程成为守护公众安全的可靠保障。成本效益方面,有效的性能检测能提前规避这些高额成本,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防水材料性能检测在市政工程中是保障质量、守护安全、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1]。
2 市政工程检测中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方法
2.1拉伸性能检测
拉伸性能检测是评估防水材料在承受拉力时表现的关键方法。其原理基于材料力学,通过对防水材料试件施加逐渐增大的拉力,直至试件断裂,以此测定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重要指标。在操作流程上,首先要依据相关标准,从待检测的防水材料上裁剪出标准尺寸的试件,通常为哑铃状或矩形。然后,将试件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夹具上,确保安装牢固且对中。启动试验机,以规定的速率对试件施加拉力,在拉伸过程中,试验机的传感器会实时记录拉力与位移数据。当试件断裂瞬间,试验机自动停止,并输出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数值。检测要点在于试件的制备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尺寸偏差、表面平整度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拉力施加速率需精准控制,过快或过慢都无法真实反映材料性能。拉伸性能检测意义重大,对于应用于桥梁、屋面等部位的防水材料,良好的拉伸性能意味着材料能适应结构因温度变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避免因拉伸不足导致防水层开裂,从而保障防水效果与工程耐久性。
2.2低温柔性检测
低温柔性检测用于衡量防水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柔韧性。原理是在特定低温条件下,对防水材料试件进行弯曲操作,观察试件是否出现开裂、折断等现象,以此评估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操作流程为:先将试件在规定低温环境(如 - 20℃、-30℃等)的低温箱中放置足够时间,使其达到稳定低温状态。然后,迅速取出试件,在预设的弯曲装置上按照标准要求的弯曲半径与弯曲速度进行弯曲操作。弯曲完成后,立即检查试件表面,记录有无裂缝、折断等缺陷。低温柔性检测的关键在于低温环境的精准控制,温度波动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弯曲操作的速度与半径要严格符合标准,否则无法真实反映材料低温柔性。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市政工程中,冬季气温极低,屋面、桥梁伸缩缝等部位的防水材料需具备良好低温柔性,才能在低温下随结构变形而不损坏,确保防水功能正常发挥。低温柔性检测对于保障寒冷地区市政工程防水质量至关重要[2]。
2.3不透水性检测
不透水性检测是直接检验防水材料阻止水分渗透能力的方法。其原理是在一定水压下,将水施加于防水材料试件表面,观察规定时间内有无渗水现象。操作时,将制备好的试件安装在不透水试验仪上,密封好试件周边,防止水从边缘渗出。向试验仪内注水,缓慢升压至规定压力值,并保持一定时间,通常压力在 0.1MPa 至 1.0MPa 之间,时间从 30 分钟到数小时。在保压过程中,密切观察试件表面,若有水滴渗出,则记录渗水时间与渗水部位。
不透水性检测的要点在于试验仪的密封性与压力控制精度。若仪器密封不良,会导致压力无法维持,检测结果失真;压力控制不准确,则不能真实模拟工程实际水压环境。对于地下工程、水池等防水要求极高的市政设施,防水材料不透水性是防水的核心指标。只有通过严格不透水性检测的材料,才能有效阻挡地下水、水池内水的渗透,确保工程结构安全与正常使用。
2.4耐热性检测
耐热性检测用于确定防水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原理是将防水材料试件置于规定高温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试件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方面的变化,以此判断材料的耐热性能。操作步骤为:把试件放入设定好温度的烘箱中,温度根据材料类型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 70℃至 120℃之间。在烘箱中放置规定时间,如 2 小时、5 小时等。到达时间后,取出试件,观察其有无流淌、滴落、起泡、变形等现象,同时测量试件尺寸变化,进行其他性能测试,对比加热前后数据。耐热性检测的关键在于烘箱温度的均匀性与准确性,温度不均匀会导致试件受热不一致,影响检测结果。此外,加热时间的控制也很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南方炎热地区的市政工程,屋面防水材料面临长期高温考验,若耐热性不足,材料在高温下会变软、流淌,破坏防水层结构,降低防水效果。耐热性检测对于保障炎热地区市政工程屋面防水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检测中,所采用的各类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如同精密的 “质量滤网”,能精准判断防水材料是否契合市政工程严苛要求。通过这些检测,不仅能在工程建设前期排除不合格材料,从源头上保障质量,还能为工程维护提供数据依据,助力及时发现潜在防水隐患。展望未来,随着材料技术与检测技术的不断革新,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方法将持续优化,以更高效、精准的方式,为市政工程防水安全保驾护航,助力打造更坚固、更持久的城市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李斌. 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性能试验及施工质量检测[J]. 科学技术创新, 2025, (01): 158-161.
[2]马小峰. 防水板拉伸性能检测研究与分析[J]. 工程质量, 2020, 38 (03):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