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红色引擎驱动“青春力量”

作者

潘星宇

淮安市淮安医院

前言

志愿服务是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也是团员青年展现风采的舞台。如何让志愿服务更好地融入医院治理体系,是党建与团建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医院青年志愿服务既需要方向引领,更需要机制保障和文化支撑。党建作为核心引擎,能够为团建注入政治动力,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品牌化。

一、以党建统领方向,凝聚青年志愿服务的思想共识

志愿服务是医院延伸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坚持以党建统领方向,把党的政治引领贯穿到青年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从思想层面凝聚共识、从行动层面统一方向,确保青年志愿服务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轨道前进。

一是党建统领能够把青年志愿服务纳入医院党建大局,实现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医院党委作为政治核心,应当在部署党建工作的同时,将团员青年的教育培养纳入整体规划,做到党建与团建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思想,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团日等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历史经验转化为青年志愿服务的思想动力。

二是党建统领能够引导青年志愿服务方向,确保医院志愿服务的政治性和公益性。医院的志愿服务不同于一般社会志愿服务,它不仅要满足患者的需求,更要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因此,在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和开展服务活动时,应当自觉对接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把服务患者、服务社会与服务大局结合起来。例如,在公共卫生宣教中,将党的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到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中;在陪伴患者的志愿活动中,把党的群众路线转化为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三是党建统领能够激发青年志愿服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青年团员是医院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更需要价值引导和精神激励。医院党委要通过党建带团建,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转化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动力。例如,通过评选“优秀志愿者”“青年先锋”等方式,把先进典型树立起来,使青年志愿者在对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二、以机制协同发力,构建党团联动的工作格局

党建带团建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强调,更需要在实践中形成长效机制。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的运行涉及科室、后勤、工会等多方力量,若缺乏机制协同,往往会出现力量分散、方向不一、成效不显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健全制度、明确分工,构建党委统筹、团委主抓、支部与科室协同的工作链条,形成多层级、多主体联动的治理合力。

一是要建立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制度,确保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医院党委应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总体规划,把志愿服务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指标,从顶层设计上实现党团工作的有机统一。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性文件,明确党建对团建的指导原则、工作内容和考核要求。同时,应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与团委信息共享、资源互通、问题共解的常态化机制,使团建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开展。

二是要明确责任分工,发挥各级组织的功能优势。在工作实践中,党委要履行好政治把关和统筹协调职责,确保志愿服务始终沿着党的方向前进;团委要承担组织动员、项目设计和活动实施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各党支部则要结合所在科室的业务特点,把志愿服务嵌入日常工作,形成“党建 + 团建 + 业务”的复合型模式;各临床与行政科室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配合,推动志愿服务在资源保障、场地提供、活动宣传等环节落实落细。通过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才能形成合力,避免党团工作“两张皮”或责任虚化。

三是要构建党委统筹、团委主抓、支部与科室协同的工作链条,推动志愿服务体系高效运转。在这一链条中,党委是“核心”,提供方向引领与制度保障;团委是“枢纽”,负责组织青年、推动落实;党支部是“支点”,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科室是“末梢”,承接具体任务并服务患者。只有各环节环环相扣,才能使党建带团建真正落地见效。

三、以项目实践驱动,提升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效能

通过结合医院特色,打造健康宣教、患者陪护、公共卫生宣传等志愿服务品牌,并以项目化管理模式运行,能够有效提升青年团员在服务中的责任感与专业能力。

一是要紧扣医院特色,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医院作为专业医疗机构,在志愿服务中拥有独特优势。可以以临床一线为依托,开展“健康宣教进社区”活动,让青年志愿者走出院门,为群众普及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合理用药等知识,把党的健康理念转化为群众可感可行的日常行动;在病区和门诊,建立“温情陪护”志愿服务项目,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孤寡患者、行动不便患者提供陪伴和生活协助,缓解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焦虑和孤独。

二是要运用项目化管理方式,推动志愿服务从被动应急向主动常态转变。医院党委与团委应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对不同项目进行目标设定、任务分解、人员分工和效果评估。每个项目都要明确负责人和团队,做到“有策划、有组织、有总结”。同时,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志愿服务的参与度、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进行综合考核,并将结果作为青年团员成长培养的重要依据。

三是要注重在项目实践中培养青年团员的责任感与专业力。青年志愿者的成长不能仅靠理论教育,更需要通过实践锻炼。党建带团建要充分利用项目化志愿服务的平台,引导青年在具体服务中学会沟通协调、学会专业服务、学会承担责任。例如,在健康宣教项目中培养青年志愿者的医学知识普及能力;在陪护服务中提升其同理心与耐心;在公共卫生宣传中锻炼其组织动员与应急处理能力。

四、以文化融合培育,塑造医院志愿服务的青春品牌

医院志愿服务不仅是社会公益的延伸,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带团建必须以文化融合为路径,把红色基因注入志愿服务全过程,将志愿服务与党史学习、医德医风建设相结合,并通过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青春品牌,使志愿服务在医院文化中生根发芽。

一是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在服务中感悟初心使命。医院党委和团委应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让青年团员在服务实践中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例如,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志愿者开展红色主题义诊、健康宣讲和患者关怀服务,使他们在志愿行动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与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二是要将志愿服务与医德医风建设结合,培育医院特色的职业文化。医院文化的核心在于医德,志愿服务恰恰是展现医德风范的重要窗口。通过党建带团建,可以把医德医风教育融入志愿服务过程,让青年志愿者在陪护患者、宣传健康、参与公共服务时,自觉遵循“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三是要注重青年志愿服务典型的培育与推广,打造医院文化品牌。先进典型是最生动的教育资源,也是最具号召力的文化符号。医院党委和团委应及时总结和宣传青年志愿者中的先进事迹,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之星”“优秀志愿团队”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可感可学的榜样。同时,应当将这些典型经验制度化、常态化,使之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 贺芬 . 医院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现状与对策探究 . 现代企业文化 ,2024(14).

[2] 边乐超 . 党建带团建 打造医院共青团“青春矩阵”. 中国共青团 ,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