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东方市蜜本南瓜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作者

陈泽全

东方市天安乡农业服务中心 海南东方572626

摘要:海南东方市拥有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优良条件。蜜本南瓜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在东方市的种植规模正逐步扩大。探究其高产栽培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还能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蜜本南瓜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1品种选择

适合东方市种植的蜜本南瓜品种,需具备较强抗逆性,尤其是抗高温、耐强光及一定耐涝能力,以应对复杂气候。同时,要能适应本地土壤环境,实现高产优质,果实形状、大小均匀,口感佳,便于收获与储存运输。

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蜜本南瓜播种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晒种、浸种、催芽等步骤,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幼苗的健壮生长。

(1)晒种是种子处理的第一步,一般选择在播种前 2 - 3 天进行。将蜜本南瓜种子均匀地摊放在干净的竹席或塑料薄膜上,在阳光下晾晒,注意要经常翻动种子,使种子受热均匀,晾晒时间为每天 4 - 6 小时 。浸种是种子处理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软化种皮,促进种子萌发。

(2)浸种时,先将晒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 1 - 2 小时,去除种子表面的杂质和瘪粒 。然后将种子捞出,放入 55 - 60℃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水温 15 - 20 分钟 。这样可以利用温水的热力杀死种子内部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搅拌结束后,将水温降至 30℃左右,继续浸泡 8 - 12 小时 ,使种子充分吸胀。不同的水温处理和浸泡时间,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温水消毒和长时间浸泡,能够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

(3)催芽是在浸种之后进行的,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 28 - 30℃的环境中催芽 。可以使用恒温箱、温室等设备来保持适宜的温度。催芽过程中,要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 1 - 2 次,以保持种子的湿度和透气性,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一般经过 2 - 3 天,大部分种子即可露白,当种子露白率达到 70% - 80% 时,即可进行播种 。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便利的地块。种植前深耕 30 - 40 厘米,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与保水性,随后起垄。垄宽 1.5 - 2 米,高 20 - 30 厘米,垄间距 40 - 50 厘米,便于排水与田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化肥。一般每亩施入充分腐熟农家肥 2000 - 3000 千克、过磷酸钙 50 - 80 千克、硫酸钾 15 - 20 千克。将肥料均匀撒于垄面后翻耕入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为南瓜生长提供长效养分。

3.2 播种育苗

播种前,先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 1 - 2 天,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接着用 55℃左右温水浸种 15 - 2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 30℃左右,继续浸种 4 - 6 小时。浸种后捞出,用湿布包裹,置于 28 - 30℃环境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 1 - 2 次,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按肥沃园土与充分腐熟有机肥 3:1 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过磷酸钙与硫酸钾。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浇透水,每钵播 1 - 2 粒露白种子,覆盖 1 - 2 厘米厚细土。苗床温度保持在 25 - 30℃,温度过高时用遮阳网、通风降温,过低则覆盖薄膜保温。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适当控水,防止幼苗徒长,当幼苗长出 2 - 3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3.3 移栽定植

当南瓜苗长至 3 - 4 片真叶时,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移栽。在肥力较高地块,株距控制在 60 - 70 厘米,每亩种植 600 - 700 株;肥力较低地块,株距缩小至 50 - 60 厘米,每亩种植 700 - 800 株。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充分利用土地与光照资源,促进植株生长与产量提升。在垄上按预定株距挖穴,穴深与营养钵高度相近,将带土坨的南瓜苗放入穴中,扶正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时注意避免损伤根系,若根系过长可适当修剪,同时及时检查补苗,确保全苗。

4田间管理

4.1 肥水管理

蜜本南瓜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各异。苗期需水量少,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避免积水烂根;伸蔓期需水量增加,应适当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开花结果期是需水高峰期,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但遇暴雨需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导致落花落果与病害滋生。施肥方面,移栽后 7 - 10 天施提苗肥,每亩施尿素 5 - 8 千克,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植株抗性。植株开始伸蔓时施伸蔓肥,每亩施复合肥 15 - 20 千克,在距植株根部 20 - 30 厘米处开沟施入后覆土。当幼瓜长至鸡蛋大小时施膨瓜肥,每亩施复合肥 20 - 30 千克、硫酸钾 10 - 15 千克,促进果实膨大与糖分积累。同时,可结合叶面喷施 0.2% -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提升果实品质。

4.2 整枝压蔓

整枝方式主要有摘顶法和摘除侧枝法。摘顶法是在主蔓长至 6 - 8 片真叶时进行摘顶,促进侧蔓萌发,保留 3 - 4 条健壮侧蔓,去除弱小侧蔓,集中养分供应,提高坐果率与果实品质。摘除侧枝法是保留主蔓生长,及时摘除主蔓基部侧枝,主蔓长至 10 - 12 片真叶时摘心,促进孙蔓生长,选留 2 - 3 条孙蔓结瓜,适用于种植密度较大地块,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当蔓长至 50 - 60 厘米时开始压蔓,每隔 30 - 40 厘米压一次。在蔓节处用土块将蔓压入土中,促使蔓节处长出不定根,增加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同时固定植株,防止风吹倒蔓。

4.3 辅助授粉

蜜本南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授粉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大。为提高坐果率,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清晨 6 - 9 时,采集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雄蕊上的花粉轻轻涂抹在雌花柱头上,每朵雄花可授 2 - 3 朵雌花。也可采用蜜蜂授粉,在南瓜开花期,每亩放置 1 - 2 箱蜜蜂,有效提高授粉效率与坐果率。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虫害种类

蜜本南瓜常见病害有花叶病和白粉病。花叶病由病毒引起,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绿相间花叶症状,严重时叶片皱缩、畸形,植株生长缓慢,影响产量与品质。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扩大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常见虫害有蚜虫和瓜蓟马。蚜虫多聚集在叶片背面与嫩梢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发黄,还会传播病毒病。瓜蓟马以锉吸式口器锉伤叶片与嫩瓜表皮,被害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嫩瓜表皮粗糙、畸形。

5.2 综合防治措施

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方面,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病叶与杂草,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物理防治可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瓜蓟马等害虫,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迁入。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与利用害虫天敌,如释放七星瓢虫防治蚜虫,使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需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花叶病可选用病毒必克、菌克毒等;防治白粉病可选用粉锈宁、多菌灵等;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防治瓜蓟马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溴虫氟苯双酰胺等。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用药,控制用药剂量与安全间隔期。

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详细阐述了海南东方市蜜本南瓜高产栽培技术,涵盖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及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科学运用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蜜本南瓜产量与品质,增加种植户经济效益。同时,综合防治病虫害、辅助授粉等措施为蜜本南瓜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应加强技术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让更多种植户掌握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整体种植水平。政府可出台扶持政策,如农资补贴、贷款优惠等,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促进产业发展。此外,加大对蜜本南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发更多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技术研究方面,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培育更适应东方市环境、高产优质且抗病虫能力强的新品种。深入研究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结合智慧农业技术,实现对蜜本南瓜种植过程的精准监测与管理,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 。

参考文献:

[1] 陈进发.霞浦县蜜本南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1(09):62-63.

[2] 秦柏生.蜜本南瓜种植技术[J].湖南农业,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