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心学启智慧 阳明小传人

作者

刘丽君

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宁波 315400

一、王阳明文化意境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精神文化内涵。教师应融合王阳明文化意境,为幼儿构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一)创设多元化展示的墙面

幼儿年龄小,教师应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构建适合其成长的环境。环境创设应促进幼儿成长、体现生活节日气息和文化归属的民规民风。例如,在楼梯、走廊、功能区、活动室墙面上展现王阳明传统文化内涵,创设丰富多彩的墙面环境。教师可利用绘制、编创、借鉴等方式,将多元化的民俗、民风以图画形式展现,使幼儿在上下楼时观察、探索、思考、交流,获得情感体验,增强对王阳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创设主题活动场馆

教师应注重幼儿知行合一,将玩乐与学习结合。可在园区创设民间游戏、民作民食等主题活动场馆,让幼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参与游戏、学习成长,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教师应遵循学与玩融合的原则,构建主题民间游戏馆、活动场馆、成果展示区等场所,具备固定布局和节庆活动布局,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创建跨场域“儿童工作室”

“儿童工作室”活动彰显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育儿思想。王阳明主张自然教育,教育者应遵循幼儿身心特征,引导幼儿自然发展,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发展幼儿主动性与内发性。我园构建了“嗨动小玩家”跨场域儿童工作室,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亲身经历、自我体验,开展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幼儿在“田玩”活动中扮演“小科学家”“小考古家”“小旅行家”等角色,陶冶情操、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达到科学育儿目的。

二、王阳明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四明育人”活动

(一)五步教学促明心

教师可利用五步教学法引导幼儿做有爱心的人:

第一步,理解:教师利用多元化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爱心善行,体会优良精神品质,可通过谈话活动、集体教学等形式导入。

第二步,感知:幼儿初步理解后,内心也想开展类似行为,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做事,可安排在谈话活动、集体活动后期。

第三步,体验:教师创设平台,引导幼儿开展体验活动,如区域游戏表演、集体教学延伸、自由活动自发体验、专项园本活动等(重阳节为老人献爱心、爱心节为保洁阿姨献爱心等)。

第四步,反馈:教师结合幼儿体验,引导幼儿阐述感悟,引导幼儿自评、互评,鼓励赞扬幼儿行为,树立“我要做得更好”的心理目标与自信心。

第五步,巩固:教师与幼儿家长和社会有效合作,为幼儿创设实践机会,使幼儿优良品质与精神得到巩固。例如,家长带领幼儿做家务、帮助有困难的人,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多种途径促明志

幼儿年龄小,对“明志”概念模糊,但会在游戏与生活中模仿他人。教师可利用多元化途径,转变枯燥说教,构建树立远大志向的多种途径:

途径 1 :树立榜样。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幼儿模仿,是最直观的教育方式。教师可讲述《王阳明的故事》,引导幼儿树立远大志向与目标,了解实现目标需做的事情和成就,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途径 2 :角色扮演。教师结合幼儿兴趣点,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创设各类区角,如益智区、建筑工地、阅读区、理发店、娃娃家、医院、餐厅等,引导幼儿按意愿扮演角色,感受角色特征。

途径3 :同伴交流。每个幼儿对志向理解不同,教师应鼓励幼儿交流,

分享见解,加深对“明志”的理解与认识。

(三)丰富活动促明礼

教师应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礼仪习惯,可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礼仪习惯。

礼仪小明星:在幼儿每日离园、入园时开展礼仪活动,教师引导“礼仪小明星”站在大门口,为来往人群道别、问好,培养幼儿礼貌用语、问好、入离园等礼仪。

一日生活礼仪:幼儿参与一日生活需遵循多种礼仪,包括进餐礼仪(安静吃饭、轻拿轻放碗筷、自取餐具、饭后漱口、自己吃饭)和集体生活礼仪(回答问题举手、安静聆听他人发言、活动材料按顺序摆放)。教师需在日常生活细节处培养幼儿,纠正不良习惯。

表演游戏:对于不常见的礼仪,教师可利用游戏表演形式,引导幼儿掌握。幼儿在参与游戏表演时,感受动作、神态和语言,掌握必要礼仪。例如,《是谁在敲门》游戏表演帮助幼儿掌握敲门礼仪。

社会体验:教师需与家长合作,使幼儿在家长引导下了解客人来访、商场购物、乘车、公共场所等礼仪,家长在社会体验中引导幼儿了解相关礼仪。

(四)双重角度促明知

从成人的角度,应积极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参与活动,使幼儿在游园与家庭中健康成长。幼儿园可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引导,家庭可对幼儿进行循循善诱。从幼儿的角度,幼儿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在符合兴趣点的区域玩耍,自主学习各类知识点。例如,幼儿在种植园地中养护、观察植物,收获丰富经验,体会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与成功的喜悦感;在晨间活动中与同伴一起跳房子游戏。

三、在幼儿家庭教育中融入的阳明心学育人模式

阳明先生《训儿文》提出一系列做人根本,如“行孝道,学谦恭,习礼俗;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性,毋尚气;毋责人,须自治。能下人,能容人,心地好”。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应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心地善良、谦虚礼让、真诚待人的品质,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在行住坐卧等场合,遵循礼仪与规范,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与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训儿文》中“节饮食,戒嬉游”体现“节制平衡”思想,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遵守“无规矩不成方圆”准则,维持孩子身心健康的平衡,利用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自制力、意志力等品质,提高孩子的内在修养,让孩子养成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顺应时代发展。

家庭环境是幼儿接触的第一社会环境,对幼儿成长意义重大。阳明先生《训儿文》中“师必严,父必厉;听好言,习好礼;交好友,习好技;毋纵容,毋闲戏”等内容,教导家长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幼儿阶段是身心发育重要阶段,家长易溺爱孩子,使孩子行为放纵。阳明先生指出“毋纵容,毋闲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家长应运用正确方式关心、呵护孩子,有利于幼儿良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剑 . 王阳明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J]. 滁州学院学报 ,2021,23(06):7-10+14.

[2] 邹群霞 , 张传燧 . 王阳明幼儿教育课程思想的内涵及其启示 [J]. 幼儿教育 ,2019(18):52-54.

[3] 秦晓 . 蒙以养正 : 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探析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2022,42(0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