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瓶颈
洪婷婷
福建石狮市鸿山镇人民政府 362700
摘要:本研究聚焦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揭示其人才规模、结构等现状,剖析社会认知低、专业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研究发现人才队伍存在结构失衡、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提出应强化政策支持、改革专业教育等策略,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推动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瓶颈;乡村振兴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进程中,农村社会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口结构失衡、社会治理难题等挑战日益凸显。尽管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脱贫后的相对贫困问题以及脱贫成果巩固等方面,仍需要持续关注和专业介入,社会工作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解决农村居民实际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相较于城市,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农村地区有限的专业服务资源中,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承担着重要的服务供给角色。当前,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深入研究其建设现状与发展瓶颈,对提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1]。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是扎根农村、致力于解决农村居民问题、推动农村发展的组织,形式多元,服务广泛,与城市机构存在差异。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则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在农村开展服务的人员,扮演多种重要角色。增能理论为人才培养与服务开展提供方向,促使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成长;生态系统理论帮助理解农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为构建良好工作环境和支持系统提供指导。
二、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人才规模与结构
近年来,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数量呈增长趋势,但总体规模仍相对较小。在年龄结构上,以年轻人才为主,30岁以下的从业者占比较高,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但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性别结构方面,女性人才占比较大,这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和女性的特质有关。学历结构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一定比例,但仍有部分人才学历较低,且专业背景复杂,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人才占比有待提高。从地区分布来看,人才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和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区,凭借资源优势吸引了较多人才;而较不发达地区,发展机会有限,人才匮乏。在服务领域方面,困难帮扶领域人才相对集中,而农村养老、儿童保护等领域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实际服务需求。
(二)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是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并设置了与农村社会工作相关的课程。但课程设置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在农村实际工作的经验。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内部培训体系尚不完善,培训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际操作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的培训不足。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讲座、研讨会为主,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机构外部培训资源有限,且与机构实际需求的匹配度不高,难以满足人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乡村治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关系到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与活力[2]。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内部晋升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晋升标准不够明确,往往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晋升机会有限,部分人才在机构中难以获得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导致人才流失。人才在农村社会工作领域与其他相关领域之间的流动较为频繁,部分人才因职业发展受限、薪酬待遇等问题,选择流向城市社会工作机构或其他行业。这种流动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稳定性和服务的持续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人才激励机制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的薪酬待遇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其生活需求,与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不匹配。福利保障方面,部分机构未能为人才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进一步降低了职业吸引力。机构在精神激励方面,表彰奖励机制不够健全,奖励形式单一,缺乏对人才工作成果的充分认可。职业荣誉体系尚未完善,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较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瓶颈
(一)社会认知与认同度低
农村居民受传统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工作专业缺乏了解,往往将社会工作与行政工作混淆,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部分农村居民认为社会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信任度不高,阻碍了服务的开展。政府部门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社会公众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低,社会资源投入少,导致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发展面临困境,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高校尚未设置专门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相关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农村实际需求,内容与农村社会现实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在农村实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机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无法有效结合。
(三)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且资金分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工作机构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稳定,受政策变化和财政预算调整的影响较大,制约了机构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捐赠是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但社会捐赠渠道不畅通,捐赠规模较小,且捐赠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资助项目有限,难以满足机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资金需求。
(四)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规模普遍较小,资源有限,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人才晋升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受限。部分机构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标准,人才难以在机构中实现自身价值。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在职业发展平台、专业交流机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难以接触到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缺乏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制约了其职业成长和专业能力提升。
(五)实践与理论脱节
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农村社会问题,难以直接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部分理论和方法在农村地区缺乏适用性,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但人才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如农村电商发展带来的新矛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现有理论在指导解决这些新问题时存在不足,人才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导致工作成效不显著。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虽有一定进展,但面临的社会认知度低、专业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不容忽视。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人才队伍发展。然而,本研究存在局限,未来应在跨地区比较、多学科融合、实践创新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为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王馨.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国际公关.2024(18):59-61.
[2]赵素燕,孔筱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山西省L市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 ,40 (02)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