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标准化猪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张子龙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渌口镇人民政府农村办 412100
引言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标准化猪场的建设至关重要,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猪户收入,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科学管理、优良猪种选育及合理饲料搭配等措施能显著提升猪肉产量与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社会效益来看,标准化猪场能保障猪肉供应稳定,平抑物价,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 标准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1.1 优化品种选择与繁育
选择优良猪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环节,生长快、肉质好、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品种具有显著优势,杜洛克猪以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多的优势而备受青睐,大约克猪则体大、毛色全白,繁殖性能高、肉质佳,这些优良品种不仅能在相同时间内产出更多的猪肉,还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肉类的需求,同时要综合考虑品牌、健康及良种要求,选择正规的育种公司进行引种,确保种猪的品质和健康。
保持基础母猪群合理的年龄结构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 1-2 胎的母猪占生产母猪的30%-35% ,3-6 胎占 60% ,7 胎以上占 5%-10% ,合理的年龄结构可以保证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处于良好状态,进而提高产仔数和仔猪质量,此外加强配种后管理和分娩工作也不容忽视,配种后要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确保胎儿正常发育,母猪分娩时要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专业的护理,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仔猪成活率[1]。
科学的繁育体系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标准化猪场可以建立四级繁育体系,由原种场、扩繁场、产品场和终端产品猪饲养场组成。原种场负责纯种选育和种猪功能测定为整个繁育系统提供优质的种猪资源,扩繁场扩繁纯种母猪和生产杂种公母猪,产品场按照杂交方案生产杂优猪,通过这种科学的繁育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各品种的优势,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1.2 科学饲养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配方是科学饲养管理的基础,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求各异,因此应该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制定精准的饲料配方,育肥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促进自身快速生长,而怀孕母猪则需要注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保障胎儿的健康发育,选择优质高效的饲料原料,如优质玉米、豆粕等,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满足猪的全面营养需求。
加强饲料质量的监控至关重要,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猪场应该建立严格的饲料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饲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卫生检测,防止饲料出现霉变、虫害等问题,储存饲料时要注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饲料受潮变质,只有确保饲料安全,才能为猪提供健康的营养来源。科学搭配饲料,避免选料误区,是提升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要避免单一饲料的长期使用,应该根据猪的消化特点,合理搭配多种饲料原料,适当添加青料不仅可以节省饲料成本,还能起到保健作用,增强猪的免疫力,同时选用复合酸代替普通酸制剂,可以激活猪肠胃消化酶系统,促进营养吸收[2]。
注意饲喂方法同样不可忽视,采用干喂或湿喂的方式应该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喂后要及时供水,确保猪有充足的饮水,在饲养过程中药遵循“定时定量,先粗后细,喂匀喂饱”的原则,避免过量或不足喂食,合理的饲喂方法不仅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减少猪因消化不良引发的健康问题,定时定量的喂食有助于培养猪的饮食习惯,保持猪消化系统的稳定。
1.3 加强疫病防控
科学的免疫流程是预防猪群疫病的基础,首先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全面的疫苗接种计划,覆盖猪瘟、口蹄疫和猪流感等主要疫病,其次猪场还要定期组织猪群接种疫苗,确保每头猪都能按时完成免疫程序,特别是对于新生仔猪,应该根据它的生长阶段及时进行初次免疫以及加强。此外猪场还要定期开展免疫抗体检测,通过监测猪群的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必要时进行补免,确保猪群始终处于有效免疫保护之下。
生物安全是防止疫病传入和传播的重要屏障,猪场应该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所有进入猪场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更衣程序,车辆需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新引进的猪应该在隔离区观察至少30 天,确认健康后再混入猪群。同时要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防止病原体滋生,实施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猪,减少疾病传播风险[3]。
日常消毒是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猪场应该建立规范的消毒制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对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消毒,特别需要关注猪舍的饲槽和饮水设施等高频接触区域,确保这些区域的清洁卫生。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消毒剂,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可以创造不利于病原体生存的环境条件。
猪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巡查和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疫情,并结合临床症状和检测结果,综合评估疫病风险,提前预警。猪场相关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疫情发生时的隔离、治疗和无害化处理措施,确保能够快速响应,控制疫情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1.4 推进设备化智能化养殖
在现代养猪业中,推进设施化智能化养殖是提升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应用自动饲喂系统和智能环控设备,猪场能够实现精准管理和资源优化,自动饲喂系统可以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自动调整饲料配方和喂料量,确保猪获得均衡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同时智能环控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自动调节通风、加热和降温设备,为猪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率,提升生猪存活率。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猪场管理的智能化,通过建立养殖数据平台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猪的生长数据、健康状态和环境参数,猪场管理者可以做出科学决策,优化生产流程。猪场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猪的生长趋势和健康状况,提前采取防疫措施,避免疫病传播,此外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猪舍的全面监控,保障生产安全,提升管理效率。
1.5 合理规划猪场规模与生产管理
合理规划猪场规模至关重要,猪场的规模应与自身的管理能力、资金实力及市场需求相匹配,过大或过小的规模都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生产效率低下。新建猪场控制在 1500 头的商品猪独栋场所,可以分开多栋建设,在每头1.5 平方米的面积猪栋建设在2 千多平方米为佳,适度规模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就能够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4]。
坚持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提升猪场经济效益的基石,猪场要严格执行既定的生产工艺
流程,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章可循。
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新建造猪场排污设施科技化建造,利用好地型,坡度高低差,来建设污粪池,大型的污粪池要设定在栏舍外围,栏舍内建设双沟、凹型槽,利用瓷砖粘贴,由于有高低差来溜滑粪水,两条双沟都在 3 米漏粪板,双沟就是以6 米宽度,再加上地面水泥位置,边为 6 米宽,加长15 米长度,这就是每个栏舍内的平方米,水泥地面就是吃料、休息的位置,比整个漏粪板要节约饲料,不会太浪费饲料。饲料不漏到凹槽内变成粪便,节约了一些成本,增加了效益。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是保障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抗体检测,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和设备的进出,防止疫病传播,完善猪舍的通风、温控和卫生设施,为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率[5]。
2 标准化猪场提高社会效益的措施
2.1 环境友好与绿色循环发展
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环境友好与绿色循环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标准化猪场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推广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模式,通过“猪 - 沼 - 果”或“猪 - 沼 - 林”等模式,可以将猪场粪污转化为沼气用于能源供应,沼液和有机肥则用于农田和果园施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提升土壤肥力[6]。
做好猪场粪污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可以将粪便进行堆肥处理或厌氧发酵,生产有机肥料。同时猪场可以建设沼气池,利用粪污产沼气,这样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提供清洁能源,对于污水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进行回用,减少水资源消耗。政府应该加大对标准化猪场的政策扶持,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指导,鼓励猪场转型升级,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养猪户的环保意识,推动全行业向绿色循环发展方向迈进。
2.2 促进就业与地方经济发展
标准化猪场的发展在推动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促进就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猪场通过规模化、产业化运营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饲料加工、兽药生产、肉类加工及物流运输等行业均因为猪场的发展而获得新的市场机遇,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促进就业方面,标准化猪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从猪场管理、兽医护理到技术维护等岗位都需要提供专业技能人才,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当地劳动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标准化猪场还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猪场的运营产生稳定的税收收入,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这不仅优化当地的投资环境,还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形成良性经济循环。
2.3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养猪业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标准化猪场的社会效益的关键路径。加强科研合作是首要措施,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可以开展养猪技术攻关,研发高效环保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方法,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猪场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养猪技术,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改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7]。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基础,猪场也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政府要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养猪专业课程,定向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同时建立行业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传播,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废弃物处理技术,实现绿色养猪,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为标准化猪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标准化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猪场设计,确保合理的布局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为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科学引种与选育,选择优良的种猪,提高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为猪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饲养管理,这包括科学搭配饲料、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做好环境控制等,这样可以确保猪的健康生长,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猪场还要重视疾病防控,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消毒制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治疗成本。标准化猪场要推进绿色循环发展,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此外标准化猪场还可以借助科技力量,建立科技到场服务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利用政府的奖励和补贴政策,以及金融机构的贷款服务,解决资金困难,为猪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有效实施,标准化猪场不仅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经济效益,还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终,推动猪场向着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标准化猪场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在宾 , 周佳萍 . 生猪产业的经营模式与效益预测 [J]. 山东畜牧兽医 ,2013,34(08):67-68.
[2] 张琪 , 李娜 , 于永生 , 等 . 母猪繁殖性能对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J]. 畜牧产业 ,2024(09):83-88.
[3] 常国勤 . 浅谈标准化猪场防疫体系建设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06):173.
[4] 杨 志 强 , 李 桂 华 . 提 高 标 准 化 猪 场 经 济 效 益 的 有 效 措 施 [J]. 山 东 畜 牧 兽医 ,2017,38(04):66-67.
[5] 吴弟国 . 标准化猪场养殖管理模式探讨 [J]. 建材与装饰 ,2016(16):214-215.
[6] 汪建春 , 高为将 , 陈明 . 智能化养殖对提高猪场效益的影响 [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36(10):109-111.
[7] 吕国邦 , 王正新 , 李强斌 , 等 . 提高标准化猪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J]. 中国动物保健 ,2014,16(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