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与反思
张小翠
尺八镇姜李小学 53333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合理分组、明确学习任务、创设合作情境、选择合作时机等,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反思。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教学反思;家庭支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合作中共同建构数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数学素养。
3.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应注重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兼顾性别、性格、能力的差异,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明确学习任务,指引方向
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任务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设计一系列递进的任务:从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开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巩固新知。这样的任务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的逻辑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合作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欲望。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可以创设一个“班级春游活动方案调查”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样的情境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选择合作时机,提高效率
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合作时机。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意见不统一或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都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对于如何测量圆的周长产生分歧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1. 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倾向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和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例如,在合作学习开始前,可以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如记录员、汇报员等,促使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为小组的成果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学优生主导,学困生边缘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出现学优生主导讨论,学困生被边缘化的现象。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困生的任务,让他们在小组中承担重要角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感。同时,鼓励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3.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的价值,导致学生在合作时无话可说,浪费时间。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任务的难度和开放性,确保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究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4. 评价机制的完善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小组的整体表现,又要关注每个成员的个体发展。例如,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的评价应注重激励性和针对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能力的平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学生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思考时间,以便在小组内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独立思考环节,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再进入小组讨论,这样可以确保每位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利用技术增强合作学习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在线平台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使用电子白板、互动软件或者在线协作工具,可以让学生的合作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在疫情期间,线上合作学习更是显示出了其重要性,通过视频会议和共享文档,学生即使不在同一物理空间也能有效地进行合作。
六、家校合作支持小组合作学习
家庭的支持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通讯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家庭活动建议,以便家长在家也能帮助孩子培养合作技能。此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焦虑,增强他们参与合作的信心。
七、长期跟踪与持续改进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跟踪和不断的改进。教师应该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观察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八、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上述的实施策略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创造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此外,家校合作和持续改进也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最终,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将成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进步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 张桂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6): 123-125.
[3] 李杰.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2): 45-47.
[4]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王小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 数学教育研究, 2013(8):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