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任钰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高新第三小学 721013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宝鸡高新第三小学科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目标。通过分析学校科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现状、实践策略及成效,为小学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科学教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政成为教育热点。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课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宝鸡高新第三小学积极探索科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为协同育人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教师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协同育人的理念
协同育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思政教育中,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思想品德的全方位培养。
(三)小学科学课程的思政价值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科学课程,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例如,介绍我国科学家成就可激发民族自豪感,环保主题实验可培养环保意识。
三、宝鸡高新第三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现状
(一)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
学校在科学教学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内容。例如,讲解科学家故事时,引导学生学习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
学校拥有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和丰富的教学设施,如科学探究实验室、创客空间等。这些资源为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如科学实验、科技创新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和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学校拥有一支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团队,其中包括多名省级教学能手。这些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例如,王星老师参与主笔的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其撰写的教育论文多次获得市级、省级荣誉。
四、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1.挖掘科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科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环保意识等。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科学家的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结合地方特色与文化资源
宝鸡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张载祠等。学校可以结合这些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将地方文化与科学课程思政相结合。例如,通过参观张载祠,让学生了解张载的“横渠四句”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新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与思政的结合。例如,在讲解环保知识时,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处理厂,直观了解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项目式学习法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科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开展“校园绿化项目”,通过调查、规划、种植等环节,了解植物生长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平台,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程思政吸引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学现象和历史事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开展思政主题讨论和交流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座指导,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2.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建立思政课教师与科学课教师的教研共同体,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
五、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程思政实施后,学生在科学素养和思想品德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科学知识理解更深刻,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等方面表现出色。例如,在学校环保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较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更深入,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例如,王星老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市级、省级荣誉。
(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思政实施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学校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形成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良好局面。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落实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够深入,存在思政元素简单叠加现象。教学中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思政教育融入。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学校虽有丰富教学资源,但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资源整合不足问题。部分教师未充分利用当地思政教育资源,导致课程思政内容单一。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平衡
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专业能力提升快;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不够,专业发展滞后。
七、结论与展望
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宝鸡高新第三小学在科学教学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学校形成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良好局面。然而,课程思政实施仍面临挑战,如教师理念深入落实、教学资源整合开发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等。未来,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实施路径,推动小学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小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12-14.
[2]李明.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1(12):34-36.
[3]张华.协同育人理念下的小学思政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刘洋.小学科学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5):45-47.
[5]陈丽.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2):23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