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突破政工建设瓶颈 提高行政执法建设水平相关策略

作者

高现

蚌埠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233000

一、引言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行政执法作为法治实施的关键环节,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法治社会的建设成效。而政工建设在行政执法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然而,当前政工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瓶颈,严重制约了行政执法建设水平的提升。深入研究并突破这些瓶颈,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提高行政执法建设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政工建设对行政执法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强化思想引领

政工建设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行政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深刻理解行政执法的宗旨和使命,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只有具备坚定的思想信念,行政执法人员在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和各种利益诱惑时,才能坚守法律底线,公正执法。

2.2 提升队伍素质

政工建设涵盖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等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能确保将优秀人才充实到行政执法队伍中,优化队伍结构,为行政执法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3 促进作风转变

政工建设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有效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通过强化纪律约束和监督机制,促使执法人员养成严谨、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减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发生,提升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三、政工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对政工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将其视为软任务,认为政工工作对行政执法业务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在工作安排和资源配置上,倾向于行政执法业务,忽视了政工建设的投入。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政工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难以有效开展。

3.2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政工建设的成效有着直接影响。当前,部分政工人员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方法单一,难以与执法人员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同时,由于缺乏对行政执法业务的了解,政工工作无法精准地为执法业务提供支持。

3.3 工作方法滞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执法环境的变化,政工工作的传统方法逐渐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部分政工部门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会议传达、文件学习等方式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性。在信息化时代,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拓展政工工作的渠道和方式,导致政工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足。

3.4 机制不完善

政工建设的相关机制,如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尚不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准确衡量政工工作的成效。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此外,政工建设与行政执法业务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也不够顺畅,存在 “两张皮” 的现象。

四、突破政工建设瓶颈的策略

4.1 提高思想认识

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政工建设重要性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充分认识政工建设在行政执法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将政工建设纳入部门整体发展规划,与行政执法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政工工作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支持。

4.2 加强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行政执法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政工队伍中,优化队伍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行政执法业务、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政工人员开展自我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4.3 创新工作方法

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政工工作新方法。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政工工作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宣传等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覆盖面。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动画等宣传资料,增强政工工作的吸引力。同时,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激发执法人员参与政工活动的积极性。

4.4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工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制定量化、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政工工作的成效。完善激励机制,对在政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政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强政工建设与行政执法业务的融合,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使政工工作能够紧密围绕行政执法业务开展,为执法工作提供精准服务。

五、通过政工建设提升行政执法建设水平的实践路径

5.1 增强执法人员法治意识

通过政工建设,开展常态化的法治教育培训活动。邀请法律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最新法律法规和执法案例。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和竞赛,以考促学,提高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使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5.2 优化执法行为规范

政工部门要协助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明确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纪律。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对违规执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规范执法行为。

5.3 提升执法服务质量

以政工建设为契机,强化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开展服务理念培训,引导执法人员树立 “执法为民” 的思想。推行人性化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合理的执法方式。建立执法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执法服务质量。

六、案例分析

某行政执法部门在过去由于忽视政工建设,执法人员思想认识不统一,执法行为不规范,群众满意度较低。为改变这一现状,该部门加强政工建设。首先,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提高思想认识。其次,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政工队伍,并对政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创新政工工作方法,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学习和交流活动。

在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该部门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从原来的 60% 提高到了 90%,行政执法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七、结论

政工建设是提高行政执法建设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突破当前政工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队伍素质、工作方法和机制等方面的瓶颈,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政工建设成效。进而通过政工建设推动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增强、执法行为规范和服务质量提升,实现行政执法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行政执法部门应持续重视政工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猛,王红莉.双重整合与重心下沉:中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24,40(06):59-69.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4.06.06.

[2]李志强.以包容审慎监管助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制度建设为分析视角[J].理论观察,2024,(11):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