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运用探索

作者

郑勇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东门小学 3507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重要目标。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作用。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应对学习挑战与生活难题时所展现的关键技能、核心品质及价值取向。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清晰地将核心素养定义为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及社会进步所需的必备品质与关键技能。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聚焦于提升其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和口头陈述等语言能力,还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创新潜能激发以及情感与情绪的有效管理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塑造。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对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推动知识实践与深度领悟

情境教学法巧妙地通过模拟或重现日常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将原本抽象的语文知识融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并掌握语言,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内化过程。在情境中,学生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还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情境中的视觉、听觉及动作等多重感官刺激,全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与学习的交织中达成深度领悟。

(二)激发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情境教学因其生动有趣、紧密贴合生活的特点,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灌输的模式,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情境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了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充分唤醒,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育综合素养与创新潜能

情境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潜能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情境中,学生需综合运用语言、思维、情感等多方面能力去应对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情境中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使他们在自由探索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培育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综合素养和创新潜能的提升,不仅对学生的当前学习大有裨益,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记忆

语文,这门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学科,其根基深深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活中,语文的魅力无处不在,无论是日常的言语交流,还是书面的记录表达,都透露出语文的韵味。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构思的生活情境,巧妙地将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以《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小学时代的点点滴滴,比如清晨步入校园时的那份新鲜感,与同学间的欢声笑语,以及在课堂上的聚精会神。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切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脉络和场景描绘,仿佛让他们亲身经历了那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时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容易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更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知识在无形中渗透进他们的心田。

(二)创设角色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角色情境教学法凭借其角色模仿与角色表演等活泼有趣的形式,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他们踊跃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所学知识。以《比尾巴》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课文里出现的各种动物角色,诸如猴子、兔子、松鼠等。学生们身着亲手制作的动物装扮,惟妙惟肖地模仿动物的体态和举止,展开一场趣味横溢的“尾巴大赛”。在表演环节中,学生们既要深入研读课文内容,又要充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角色的鲜明特征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汲取了知识,还磨砺了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亲身参与中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借助角色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教学效果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三)创设语言情境,升华学生情感

教师的教学语言犹如一把钥匙,能够解锁学生想象力的宝库,而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表达的过程,则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领悟和感受。在讲授朱自清的《匆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语调抑扬、情感充沛的语言来引入新课,为学生打造一个蕴含诗意与哲理的学习环境。通过启发学生回想并交流自己所知晓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师构建了一个涵盖“谈时间、悟光阴、叹流逝、惜分秒”的多元语言情境。这样的情境不仅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时间的珍贵以及流逝的无情,更点燃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珍视时间、积极面对生活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充分激发,对《匆匆》这篇散文的领悟也更加透彻。

结束语:

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探索发现,情境教学法借助创设具体的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积极推行情境教学法。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精心打造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教学情境。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这些情境之中深切领略语文的独特魅力,进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雪源.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创设[J].中小学班主任,2024,(24):71-73.

[2]郑晨虹.“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4,(33):27-29.

[3]拜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