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韩杨
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130300
一、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据统计,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所致,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两亿人以上。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留守儿童有 5162 万人,其中 61.5% 是由父母一方外出务工造成的。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很多家长不能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而且由于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意识和能力有限,很难辅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或倾向。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主要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由于这些老人年龄较大,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由于留守儿童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在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最主要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工作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路人,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也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班主任需要承担以下职责:第一,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地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第三,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第四,班主任要积极地参与班级建设工作。
第五,班主任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根据上述职责与任务可以看出,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和培养。再次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
班主任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第二、有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第三、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第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第六、有利于促进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不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孤独、厌学、学习成绩差等。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心理素质相对较弱。他们往往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情绪易波动等问题,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使得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此外,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他们的性格更加孤僻。这些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1、家长家庭教育缺失,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那么他们就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在农村,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比如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导致他们缺乏亲情教育,容易形成孤僻、叛逆等不良性格。
此外,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导致教育方法不当。这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各种不良问题[1]。
四、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策略
1.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础,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家庭状况,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如父母的职业、性格、爱好等。了解这些信息后,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鼓励家长和子女多交流、沟通,多联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强化心理辅导,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班主任应注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指出,班主任应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状态以及在校表现来确定家访的顺序和形式,并适当记录谈话内容,以半公开的形式交由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应将心理健康课纳入必修课程,建立“心灵信官 + 危机干预”双轨机制,通过改变认知、调控情绪、培养意志、约束行为、促进人际和谐和人格完善,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应通过教育留守青少年儿童发展正确的自我意识,能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不断发展个体同一性,完善自身人格,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心理资源的开发贡献力量 [2]。
3.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提到,教师应多走访调查留守儿童家庭,教给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确保他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当地政府要持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知心屋)项目,开展“户帮户亲帮亲”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引导有需要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测评。
五、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桥梁作用,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心理辅导、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班主任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积极引入专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彦娟 , 马玉萍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J]. 宁夏教育 ,2025,(03):79-80.
[2] 高伟 . 德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4,(36):43-45.
作者简介:姓名:韩杨,性别:女,出生年月:1989.03,民族:汉族,籍贯:吉林德惠,职务:教师,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