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生长向度
姜欢 石春阳
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
引言
在教育领域持续革新的当下,跨学科教育理念已成为推动教学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在塑造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跨学科理念深度融入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使知识实现有机整合与高效迁移。这不仅能为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还能为其带来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进而实现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生长向度转变,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的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并非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在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中,始终以学生为核心主体,充分鼓励学生凭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与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积极交互与深度整合,从而构建全新的认知结构。当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时,结合历史学科知识去深入理解作品所处的创作时代背景,运用科学学科知识对作品中描绘的自然现象加以阐释,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有效提升学习成效与质量。
(二)课程整合的理念
课程整合理念着重强调打破传统学科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致力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实践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严格遵循课程整合理念,积极推动语文与艺术、科学、社会等多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与交融,进而形成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课程内容模块。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巧妙融入美术学科元素,通过绘画创作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所描绘的优美意境;适时引入科学学科知识,组织开展科普文章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知识的相互碰撞与融合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
(三)核心素养的导向
核心素养是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与核心能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导向,高度注重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精心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些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二、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确立跨学科课程目标
在构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立一个清晰明确的跨学科课程目标。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全面覆盖语文知识的基础学习和技能训练,还要巧妙地将其他学科的素养要素融入其中,从而彰显知识的综合性和能力的多元性。具体而言,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文本分析方面的多学科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语文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提升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流畅性和沟通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交融中,以多种视角理解和诠释语文作品。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我们期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综合素质基础。
(二)设计多元课程内容
依据所确立的跨学科课程目标,精心设计丰富多样、层次多元的课程内容。广泛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将语文学习与历史故事、科学探索、艺术创作等内容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环节,精心选取包含历史、科学等多学科元素的文本作为阅读材料;在写作教学环节,科学设置跨学科主题写作任务,如以 “ 环保” 为主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表达技巧与科学知识,撰写具有实际意义的倡议书,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
(三)创新课程实施方式
采用多样化、创新性的课程实施方式是确保跨学科课程内容得以有效教学的核心关键。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围绕具有跨学科特征的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跨学科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整合多学科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丰富便捷的学习渠道与互动交流平台,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与质量。
三、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生长向度的实现路径
(一)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跨学科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思维视角,能够有力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框架与论证过程进行分析;巧妙融入哲学学科的思辨思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通过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显著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水平。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实施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始终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置于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学科的内容,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也提升了他们的技能。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语文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还能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和密切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让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学习经历不仅让学生在学术上得到了全面发展,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跨学科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将丰富多样的学科内容与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结合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科学实验、艺术表演等活动开展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结束语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生长向度的实现,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探究理论基础、精准实施构建策略、积极探索实现路径,能够切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跨学科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学生在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等方面实现全面生长。在未来的教育实践进程中,我们应持续深化对跨学科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不断优化完善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持续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筑牢坚实的教育根基。
参考文献
[1]何群, 蒋颍.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革命文化内容实施策略[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 (08): 37-39.
[2]王卫斌, 蔡梅. 小学语文在线课程中教师提问行为分析[J]. 教育观察, 2024, 13 (03): 1-5+19
[3]袁涛.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内容探析[A] 中小学语文素养建设与学科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二)[C].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素养教育成长计划,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202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