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型企业治安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郭云鹤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识别此类风险面临多重难点,风险源隐蔽性高,如内部人员监守自盗难以察觉;信息碎片化导致各部门数据难以整合;风险间关联性复杂,单一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基于此,构建全流程防范体系至关重要。精准化风险识别需结合智能监控与人工排查,建立动态数据库;协同化防控责任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联动机制;规范化应急处置需制定分级预案,定期演练提升响应能力。这一体系为企业提升治安风险防控能力、保障生产经营安全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引言

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其治安风险防控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 年《“十四五”社会治理现代化规划》明确提 强内部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提升风险识别与处置能力”,为大型企 部分大型企业仍存在治安风险识别不精准、防控责任不明确、 工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拟从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类型与特征入 理的防范体系,旨在解决企业治安风险防控中的现实问题,为企业提升治安风 营安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类型与特征

(一)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主要类型

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类型包括内部人员风险,如劳资纠纷引发的过激行为及内部失范导致的盗窃商业秘密。外部环境风险源于周边社会不稳定因素,如寻衅滋事事件及安保薄弱环节的盗窃行为。物资财产风险直接针对核心生产资料,如破坏设施或盗窃贵重设备行为。不同风险可能交叉,形成内外联动隐患[1]。

(二)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核心特征

大型企业治安风险具有独特属性。复杂性体现在风险源多主体交织,如员工不满与外部煽动结合增加处置难度;突发性表现为事件不确定性,如小矛盾升级引发群体事件;危害性是核心后果,如设施破坏致停产,曝光事件损害形象,暴力冲突威胁安全。

二、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形成机理与识别难点(一)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形成机理

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由内部管理缺陷、外部环境诱因及利益冲突驱动共同形成。内部缺陷源于安保制度不完善和员工法治教育缺失,提升潜在风险并激化内部冲突概率。外部诱因 现在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和社会矛盾传导上,易触发外部事件如寻衅滋事,也引发外部报复行为。利益冲突如劳资待遇争议和合同纠纷激化,可能促成集体上访或治安事件的发生[2]。

(二)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识别难点

大型企业治安风险识别面临三重现实障碍。其一,风险源隐蔽性导致识别困难,如员工小摩擦或心理问题未化解可能升级为冲突,难以及时察觉。其二,信息收集碎片化影响全面风险识别,部门间数据割裂且上报不及时加剧问题。其三,风险关联性复杂加剧识别难度,单一事件易引发连锁反应或内外部勾结链条。

(三)当前企业治安风险识别的常见误区

当前企业治安风险识别存在三重认知偏差:其一,偏重事后处置(如盗窃调查)却轻视事前预防,导致风险复现成本增加;其二,关注显性风险(如盗窃破坏)而忽略隐性风险(如心理问题),后者可能诱发伤人事件损誉;其三,依赖传统巡逻等静态方法,忽视动态评估,未应对生产扩张等新风险,导致潜在盲区。三、大型企业治安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建立精准化的治安风险识别机制

精准化的治安风险识别机制需优化排查流程、整合信息沟通、引入专业方法。首先,优化流程:结合定期全面排查(覆盖企业全区域确保风险底数清晰)、专项重点排查(针对敏感期或高风险领域如物资仓库)、动态实时排查(紧跟变化更新清单)。其次,加强信息沟通:跨部门整合安保巡逻记录、员工纠纷数据等,综合研判潜在关联避免漏洞。最后,应用专业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量化评估风险概率与危害程度,划分为高中低等级

优先处置高风险点[3]。

(二)构建协同化的治安风险防控责任体系

构建治安风险防控责任体系需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企协同、促进员工参与。法定代表人承担第一责任,统筹整体防控工作。安保部门作为 保制度制定、 日常巡逻和风险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域风险:生产部门保障设施与物资 并开展法治教育,财务部门强化资金票据管理。加强政企协同涉及与公安、综 立联动机制,定期共享环境信息和社会动态,开展实战演练应对盗窃和群体事件。引导员工参与需通过法治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并设立举报奖励基金,鼓励员工主动排查风险隐患。

(三)完善规范化的治安风险应急处置体系

完善规范化的治安风险应急处置体系需聚焦预案制定、队伍建设、保障强化三个关键环节,提升处置效率与规范性。首先,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群体事件、盗窃案件、生产设施破坏等不同风险类型,明确具体处置流程与责任分工[4]。如群体事件处置预案需规定“疏散员工—现场管控—沟通协商—报警求助”的流程,责任分工到安保部门(现场秩序维护)、人力资源部门(与诉求代表谈判)、行政部门(后勤保障);盗窃案件处置预案需明确“现场保护—证据收集—配合警方调查”的步骤,确保案件快速侦破;生产设施破坏预案需涵盖“停止作业—抢修设施—防止二次破坏”的措施,减少生产损失。其次,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由安保人员、企业志愿者、专业救援力量(如消防、医疗)组成的应急队伍,安保人员负责现场初期处置,志愿者协助疏散与后勤支持,专业救援力量应对火灾、伤员救治等特殊情况;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群体事件处置或生产设施破坏应急演练,提升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与反应速度。最后,强化应急保障,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防暴盾牌、头盔、防刺服)、通讯设备(对讲机、卫星电话)及应急物资(急救包、照明设备、抢修工具),确保处置过程中装备充足;建立应急资金专项账户,用于应急物资采购、伤员救治、设施抢修等费用,保障应急处置的及时性,避免因资金问题延误处置时机[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类型、特征、形成机理与识别难点的系统分析,构建了“精准化识别-协同化防控-规范化处置”的全流程防范体系,揭示了大型企业治安风险防控的系统性逻辑。理论层面,本文丰富了企业治安管理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框架参考;现实层面,本文提出的防范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企业提升治安风险防控能力、保障生产经营秩序与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实践指导。与前人研究相比,本文更注重体系的完整性与协同性,突破了以往单一环节(如识别或处置)的研究局限。但本文未深入探讨不同行业(如制造业、金融业)大型企业治安风险的差异,后续可针对具体行业开展针对性研究。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可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性,但需注意避免技术依赖,保持人工判断在风险防控中的重要性,确保防控体系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宋鑫焱,王小萱.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及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2):152-153.

[2]邱丹萍.关键核心技术突击创新的政府投资风险测度指标与防范体系构建[J]. 2024(23):101-107.

[3]郑佐朝.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策略研究[J].首席财务官, 2025, 21(1):123-125.

[4]郑慧.新时期国有企业风险点识别与防范化解路径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4(7):35-37.

[5]张琳.大数据视域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探讨[J].商业2.0, 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