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主视角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机制研究
黄龙波
重庆玖隆置业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1 引言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从前期决策规划、设计筹备,到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各环节紧密关联、层层递进。自项目构想初现,直至运营维护阶段,成本造价管理紧密串联项目全程。它深刻影响着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业主需精准把控各环节成本,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预期效益目标[1]。因此,深入研究基于业主视角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机制,有助于业主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2 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概述
2.1 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的概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是一种系统且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它聚焦于建筑工程项目,将管理范畴延伸至项目从萌芽到消亡的完整历程,涵盖项目构思阶段的前瞻性思考、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科学论证、设计阶段的精心规划、施工阶段的稳步推进、运营维护阶段的持续保障,直至拆除阶段的妥善收尾。在此过程中,它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建设期显而易见的直接成本,像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等;也兼顾运营期不易察觉却影响深远的间接成本,如能源消耗费、维修保养费、管理费等;同时,还将拆除阶段的成本纳入考量,旨在通过全方位、多阶段的成本规划、精准预测、严格控制和深入分析,实现项目成本效益的最大化[2]。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如图 1 所示。
图 1 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

2.2 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为业主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使其能够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就系统性地考量建设期投资与运营期管控的平衡关系。该方法通过建立动态成本模型,综合分析土地获取、设计施工、材料设备、能源消耗、维护更新等全过程的成本要素,准确评估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性。业主可据此优化设计方案,在确保项目功能品质的同时,合理控制建设标准,避免过度设计或短期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实施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不仅能合理控制项目建设投资,更能显著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支出,从而提升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不仅能反映建设期的全口径投资成本,更能预测未来数十年的运营维护费用、能源消耗、设备更新等长期支出。这种前瞻性的成本评估与管控方式,使业主能够全面把握项目的真实经济价值,避免因短视决策导致的成本浪费。通过建立科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业主可以比较不同方案的综合成本效益,选择最具经济合理性的实施方案。
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引导业主和设计单位采用更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基于业主视角下的成本造价管理机制
3.1 决策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作为项目成败的关键根基,业主需以科学决策与前瞻规划为导向,从工程技术、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论证。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等关键要素进行多方案比选;对项目的运营模式、维护成本、可持续发展等进行前瞻性预测。在方案比选过程中,咨询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比较。重点评估各方案在功能定位、建设标准、投资规模、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劣势,最终推荐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与此同时,在项目策划全程中,应深度践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以系统性思维构建成本管控体系。不仅要基于市场动态与技术标准,精确核算项目建设期的材料采购、人工投入、设备租赁等投资成本;更要以长远视角,全面评估项目投入使用后的长期支出。通过建立动态成本预测模型,模拟不同阶段成本变化趋势,综合权衡各环节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最终确保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综合成本最优[3]。通过科学严谨的前期论证,有效规避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投资风险。
3.2 设计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
于工程项目全周期建设与运营进程中,投资控制作为核心主线,深度贯穿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各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经济效益与投资目标达成,是保障项目稳健推进的关键管理要素。业主需依据科学合理的项目投资估算,向设计单位明确各专业工程的造价控制指标,要求设计单位在确保项目功能需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依托多轮比选与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性优化,从源头管控工程规模、材料选型与施工工艺,实现工程造价的精准控制。设计单位在开展设计工作时,既要避免因过度保守设计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也要防止片面追求建筑美观而导致的投资浪费,通过 BIM 技术为业主构建动态成本模型。为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可行,业主应组织多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团队,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外观美观性等维度对方案进行全方位评估。重点审查设计方案是否精准契合项目功能需求,是否存在结构冗余、材料浪费等可优化之处。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既符合项目定位,又能有效控制
工程造价,实现项目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3 施工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
3.3.1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为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与成本有效管控,必须建立一套严谨、完善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变更往往因设计缺陷、施工条件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无论是设计方案调整、施工工艺优化,还是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的变更需求,均需严格遵循分级审核、多方联审的标准化流程。从项目团队初步评估、技术专家专业论证,到业主方最终决策,各环节均需层层把关,杜绝因主观臆断或管理疏漏引发的随意变更。同时,需构建科学的工程变更成本评估机制,从材料价格波动、人工工时增加、机械租赁成本、工期延误损失等多维度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专业测算模型精准预估成本变动。通过组织设计、施工、造价等多部门协同研讨,优化变更方案,动态调配资源,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变更对项目成本的负面影响,切实保障项目经济效益。
3.3.2 加强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领域,为保障业主权益、规范施工流程、避免经济纠纷,业主务必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需注重条款细节,规避违约索赔风险。这份合同是双方合作的基石,需对工程价款的构成、计价方式、调整规则,支付方式的周期、节点、比例,以及结算方法的依据、流程、时间限制等关键内容作出清晰、无歧义的约定[4]。施工期间,业主应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严格依照合同条款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管理。从工程进度审核到质量验收,从材料使用监督到签证变更把控,从计量结算到款项支付,都要以合同为准则,切实有效保障双方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3.3.3 做好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管理
业主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方式对控制项目成本、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和设备,业主应当根据项目实际需求、预算规模和市场供应情况,制定差异化的采购策略。针对大宗材料与关键设备,实施公平公开的招标采购策略。通过严格遵循招标流程、细化评标标准,充分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促使供应商合理报价,进而实现采购成本的精准管控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招标过程中,业主应当编制详细的招标文件,明确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标体系,不仅要考虑投标价格,还要综合评价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供货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确保选择到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
在材料和设备质量控制方面,业主需要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机制。前置审查供应商生产资质与质量体系,从源头筛选合格供应商;材料设备进场时,对照合同标准实施严格抽样检测与验收,杜绝劣质产品流入;施工阶段定期检查使用状态与性能指标,建立动态监测台账;针对关键设备,派遣专业人员驻厂监造,实现生产环节质量全程把控[5]。从源头上避免因材料和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返工、维修等额外成本支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赢。建立健全的材料设备质量追溯制度,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质量风险带来的损失。
3.4 运营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
建立完善的运营成本监控体系,对项目的能源消耗、设备维护保养费用、人员管理费用等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构建动态化运营成本监测体系,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与比对,精准识别成本管控薄弱环节。同时,深度剖析运营管理流程,借助流程再造、技术赋能与资源整合,系统性提升运营效率,实现运营成本的持续优化与有效控制。例如,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避免过度维护或维护不足导致的成本增加;通过科学评估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人员结构,推行精细化分工与技能互补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提升整体工作效能,达成人工成本的合理压降与资源的优化利用[6]。
4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的保障措
4.1 建立健全成本造价管理制度
业主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造价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成本造价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成本造价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4.2 提高业主的成本造价管理意识
业主应加强对成本造价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成本造价管理意识。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培训,使全体成员都能认识到成本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造价管理氛围[7]。
4.3 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与协调
工程项目建设是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业主作为统筹核心,需强化各参与方的深度沟通与高效协调。通过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与协同工作平台,凝聚各方共识,构建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责任共担、风险联防的合作模式,系统化管控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与投资效益最大化[8]。
5 结论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要求业主以项目决策阶段为起点,将成本管控理念深度融入设计规划、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全链条环节,综合运用系统化的管理策略与数字化技术手段,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体系,实时监测、动态分析与智能预警。通过建立健全成本造价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提高业主的成本造价管理水平,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优化,从而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业主还应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造价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项目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义强.基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4(28):103-103.
[2]杨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阶段造价成本控制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4,35(2):185-187.
[3]左宗哲.基于在业主视角的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8,(3):143.
[4]刘颖.探索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修缮工程造价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4,(26):257-257.
[5]庄薇.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剖析[J].财经界,2014,(24):106-106,162.
[6]郑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
[7]周红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研究[J].区域治理,2018(18):48.
[8]杨静萍.基于价值管理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6):149-150.
作者简介:黄龙波(1986-),男,汉族,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