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低碳化改造路径研究

作者

高树清

身份证号:532932198711061910

一、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大力推进 “ 双碳” 目标的背景下,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作为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不容忽视。传统燃气主要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主,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燃气需求增长,降低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碳排放,对实现能源领域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氢能作为零碳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制气技术的发展,为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低碳化改造提供了新方向。

二、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碳排放现状与改造需求

2.1 碳排放现状分析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燃气生产、输送和燃烧环节 。在生产环节,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泄漏,以及液化石油气的炼制过程都会产生碳排放;输送环节中,管道泄漏、压缩机运行等消耗能源也会导致碳排放;用户端燃气燃烧更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我国城镇燃气行业每年碳排放总量占能源行业碳排放的一定比例,且随着燃气消费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2.2 低碳化改造需求

“ 双碳” 目标的提出,对城镇燃气行业的低碳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方面,政策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法规和标准,鼓励燃气企业降低碳排放,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燃气企业自身也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亟需通过低碳化改造提升竞争力。因此,探索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低碳化改造路径,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氢能掺混与可再生能源在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的应用可行性

3.1 氢能掺混的可行性

3.1.1 管网适配性分析

现有城镇燃气管道对氢气具有一定的适配能力,但需考虑氢气的特殊性质。氢气分子小、扩散性强,易导致管道材料氢脆和泄漏 。研究表明,在一定掺混比例下(如氢气掺混比例低于 20% ),现有天然气管道经过适当检测和维护,可安全输送氢混燃气。同时,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新型抗氢脆管道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管网对氢能掺混的适应性。

3.1.2 燃烧设备兼容性

燃气燃烧设备对氢能掺混的兼容性是关键。目前,大部分现有燃气灶具、热水器等设备经过简单改造(如调整燃烧器参数、优化空气进气量等),可适应一定比例的氢混燃气 。对于工业燃气设备,需根据具体工艺要求进行针对性改造,确保燃烧效率和安全性。

3.2 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可行性

3.2.1 可再生能源制气技术

可再生能源制气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制气、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风能电解水制氢等 。生物质制气技术利用农林废弃物、有机垃圾等原料,通过气化、发酵等工艺生产生物燃气,技术已相对成熟,在部分地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太阳能、风能电解水制氢技术虽处于发展阶段,但随着光伏、风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和电解水制氢效率的提升,其经济性逐渐显现,未来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制气的主要方式。

3.2.2 供气系统适配性

可再生能源制得的燃气(如生物燃气、绿氢)可接入现有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对于生物燃气,需进行净化处理,使其成分和热值满足城镇燃气标准;对于氢气,可采用掺混或单独输送的方式 。通过建设小型分布式制气装置与集中式制气厂相结合的供气模式,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燃气的供应灵活性和可靠性。

四、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低碳化改造路径

4.1 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对现有燃气输配管网进行评估和改造,提高管网对氢混燃气和可再生能源燃气的输送能力 。更换部分易受氢气影响的管道材料,采用抗氢脆性能好的钢管或新型高分子材料管道;优化管网布局,减少管道泄漏点,提高输送效率。同时,建设加氢站、生物燃气加注站等配套设施,完善可再生能源燃气供应网络。

4.2 氢能掺混比例优化与调控

根据管网和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氢能掺混比例 。在改造初期,可采用较低的掺混比例(如 5%-10% ),逐步摸索经验,待技术和设备成熟后,适当提高掺混比例。建立氢能掺混监测与调控系统,实时监测管道内氢混燃气的成分和压力,根据用户需求和设备运行状态,动态调整掺混比例,确保供气安全稳定。

4.3 可再生能源制气与供气体系构建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制气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制气、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风能电解水制氢等项目 。在农业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大型生物质制气厂;在光照、风力资源充足地区,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基地。建立可再生能源燃气与传统燃气的混合供应机制,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4.4 安全保障体系强化

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燃气的应用带来新的安全挑战,需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制定严格的氢混燃气和可再生能源燃气相关标准规范,涵盖设计、施工、运行等环节;加强对管道、设备的安全检测和维护,采用先进的泄漏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5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完善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低碳化改造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制气项目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制定氢能掺混和可再生能源燃气应用的准入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对实现低碳化改造的燃气企业给予碳排放配额奖励,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改造。

五、结论

本论文基于氢能掺混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研究了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低碳化改造路径。通过分析碳排放现状和改造需求,论证了氢能掺混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可行性,并从基础设施升级、掺混比例优化、可再生能源体系构建、安全保障强化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造路径。研究表明,合理推进氢能掺混与可再生能源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碳排放,推动燃气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引导,解决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经济和安全等问题,促进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低碳化改造的顺利实施,为实现 “ 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杰, 金鑫, 武国兵.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3,(09):141-143.

[2]李尚,张文东.城镇燃气管网输配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研究[C]//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2022 年第五届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册).[出版者不详],2023:174-177.DOI:10.26914/c.cnkihy.2023.008223.

[3]张迎旭.管网仿真在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的建模过程及应用[C]//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2021第五届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册).西安秦华燃气集团有限公司;,2023:108-111.DOI:10.26914/c.cnkihy.2023.03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