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

作者

王壮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张家口市 075000

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电磁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基本规律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核心内容。高中阶段的电磁学涵盖电场、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多个知识板块,既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又需要通过实验探究予以直观呈现。然而在传统教学中,电磁学实验常常被边缘化,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公式推导和解题技巧,而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探究的动力。新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物理教学必须在实验设计与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实验分析中形成科学思维,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将以高中电磁学实验为研究对象,从实验设计的理论支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优化路径及改进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电磁学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教学价值

1.1 理论依据

高中电磁学实验设计主要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究式学习理论和核心素养理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教师应通过创设合理情境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帮助其在操作中建构电磁学规律的理解。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电磁学实验恰好为其提供了探究条件。核心素养理念则要求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实验设计应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和思维提升,使实验成为促进学习与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电磁学实验设计还应充分吸收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成果,例如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实验平台的应用,这些工具能够突破传统实验条件的局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场、磁场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效果,而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体验记忆更易于长期保持。因此,在实验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实验现象的呈现,更要引导学生在现象背后寻找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归纳能力。综合来看,电磁学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导向、以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为实验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科学支撑。

1.2 教学价值

电磁学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它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增强理解深度和学习兴趣。其次,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操作验证和结果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在完整的科学过程体验中获得成长。再次,电磁学实验是学生形成实验技能与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养成。最后,实验还能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实验中锻炼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电磁学实验的开展能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实现教育目标的统一。一方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定律与公式,而且通过操作体验深化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他们在不断尝试与纠错中学会了如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坚韧的探索精神。同时,实验成果往往需要交流与展示,这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机会,有助于形成勇于质疑、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因此,电磁学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验证理论,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持续的动力和长远的发展潜能。

二、高中电磁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2.1 实验设计滞后,目标定位模糊

在现实教学中,部分电磁学实验的设计仍停留在教材规定的基础实验层面,缺乏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创新。教师往往机械地安排验证实验,而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课程目标进行二次设计,导致实验教学目标模糊,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2.2 实验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足

目前电磁学实验多以教师演示和规定性验证为主,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自主探究与实践机会。单一的实验形式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实验探究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难以培养。2.3 实验条件受限,资源利用不充分

部分学校在实验器材和实验室条件上存在不足,实验设备更新缓慢,甚至缺乏必要的现代化实验仪器。同时,信息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不足,教师未能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多媒体资源,实验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依旧突出。

三、电磁学实验设计与实践的优化路径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教学的优化,需要从实验设计、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首先,在实验设计上,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实验目标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教师可在完成基本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例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除了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外,还可设计“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假设并验证。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教师可将部分实验由演示转变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在交流中分析实验现象,形成自主发现规律的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记录分析和结果分享,可以有效提升其探究能力。

再次,在技术手段上,应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多媒体演示和智能传感器等工具,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例如利用传感器采集电流、电压和磁感应强度数据,借助软件生成曲线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规律。这种技术融合不仅突破了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升实验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优化设计与有效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当前电磁学实验教学仍存在目标模糊、形式单一和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设计实验目标、丰富实验形式、引入现代技术和完善评价机制等方式加以改进。未来,教师应不断探索电磁学实验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结合,形成“探究—验证—创新”的多层次实验体系。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大资源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提升教师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使电磁学实验真正成为学生理解规律、培养素养与激发兴趣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努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将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展现更大的价值与潜力。

参考文献

[1] 马 带 华 . 高 中 物 理 电 磁 学 课 外 探 究 性 实 验 的 设 计 与 实 践 研 究 [D]. 南 宁 师 范 大学,2023.DOI:10.27037/d.cnki.ggxsc.2023.001091.

[2] 郑维顺.ESP32 融合 Phyphox 软件在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探究[D]. 西南大学,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1963.

[3] 赵 晴 宇 . 高 中 物 理 演 示 实 验 类 微 课 设 计 与 制 作 研 究 [D]. 天 津 师 范 大学,2023.DOI:10.27363/d.cnki.gtsfu.2023.00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