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李建栋
安康市自然资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省安康市 725000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仍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概述
1.1 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义与重要性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全面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最大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全力保障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效率普遍提高,城镇化水平在 60% 以上,但仍存在空间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1.2 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与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其核心任务包括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以及监管 4 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土地开发旨在挖掘土地的潜在价值,合理规划与投入土地资源,使土地能够满足不同的社会经济需求。土地利用强调对已开发土地的高效运用,确保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领域合理分配各类土地资源,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保护是维护土地生态功能和基本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耕地等重要资源的保护,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土地监管是保障土地开发与利用和保护各项活动依法依规开展的有力手段,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办法,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的策略
2.1 明确规划目标
在进行土地资源的空间总体规划时,必须以其规划的目的为核心,以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更好地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作出科学的规划。在确定目标后,对今后的规划做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使其与现实相联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对其进行详细研究时,应根据各地区的职能进行适当的分区,以更好地开展土地资源的规划。同时,还需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确保信息的真实与准确。
2.2 合理处理用地矛盾
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践中,对用地进行总体设计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与现实之间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与实际用地之间的矛盾。在进行国土间总体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各种要素,兼顾资源配置和用地的矛盾。
2.3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土地资源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要求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时,坚持科学的原则,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空间总体规划必须具有科学性,需要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科学制定空间总体规划。在制订规划之前,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详细调查,制订合理的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在进行空间总体规划时,必须对不同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在进行空间总体规划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土地资源合理、科学利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
保障。
3 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使之能够创造更好的居住和生态环境。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引下,贯彻集约、节约的原则,将土地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在总体布局中,应从整体规划与建设出发,合理配置城市用地、产业用地。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空间总体规划中必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空间总体规划时,应注重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有效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还要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综合地考量,使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满足发展的需求。
3.2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城市规划发展
空间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建设布局进行科学设计,其中涉及城市功能布局、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使其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具体的城镇发展过程中,应从市场角度出发,根据现有的用地条件,对城镇的职能进行适当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个功能区域的空间分布,并构建相关的用地管理体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应对各有关单位的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在进行城乡用地布局的过程中,构建健全的土地交易体系,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土地制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避免出现垄断和过度垄断等问题。此外,还要明确相应部门职责,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3.3 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协同
经济结构转型与土地利用变革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各地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合理的土地产权体系和科学的土地利用模式不仅改善了土地资源的配置,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首先,明确的土地产权关系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生产和经营环境。通过制定和执行公正的土地政策,确保企业的土地权益,有效降低创业门槛,激励更多创业者投资和发展。其次,灵活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集中,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最后,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能够激发创新潜力,支持地区经济的转型。土地的整合利用与多功能开发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让创业者在土地利用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效果,也关系着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对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文波,孙炳鑫.新时期土地利用转型及土地资源管理方法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20):27-29.
[2] 钟长春. 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管理和资源环境研究[J]. 居舍,2023,(25):142-145.
[3] 王乐. 当前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J]. 新农业,2023,(15):75-76.
[4]陈杉杉.新时期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问题的分析[J].河北农机,2023,(1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