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个厌学女生背后的秘密

作者

祁道磊

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本文描述了一个15岁高二年级女生小欣的厌学案例。小欣因家庭压力、父母缺乏理解和支持,以及初中时的一次演讲失败留下的心理阴影,导致她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并出现强迫检查行为。近期,学习遇到挫折,加上亲子关系疏离,小欣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睡眠和饮食受到影响,开始厌学。心理咨询师通过访谈了解小欣的具体情况,评估其心理问题,并制定咨询计划。计划包括启动家庭系统疗法,改善家庭氛围;使用系统脱敏法改善强迫检查行为;分享调整情绪的方法,改变不合理信念。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引导小欣倾诉,感受支持与尊重,并提供方法指导。通过首次咨询,小欣的情绪得到宣泄,排除了更严重心理问题的风险,并承诺按时上学。这个案例体现了教师在学生心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保持客观与价值中立。

关键词:厌学;心理问题;亲子关系;咨询

小欣,今年15岁了,是一名高二年级学生。她是家中独子,父亲因为工作,早出晚归,与她沟通交流不多,但与母亲交流较多。在与妈妈的相处中,从小妈妈不相信她,否定她的努力,且喜欢拿她与表弟进行比较,夸奖别人而否定她。她小时候,发生了一件深深影响她的事,在初中时曾参加一次演讲比赛,因准备不充分,发挥得不好,没能取得好成绩,在下场时看到老师失望、怀疑的眼神而久久不能释怀。进而怀疑自己,开始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害怕失败,反复检查确认。直到现在,在写作业及考试时要不停检查,对她造成很大困扰和心理负担。

最近一次考试,虽然自己努力,但是成绩未取得明显进步,父母也不相信她的话,自己很委屈、伤心。同时感受到复习阶段作业越来越多,在学校越来越烦躁,想自己一个人待着,想要通过哭泣来释放情绪。近一周的情绪变化,没有和父母说,父母也不知道她情绪低落,无缘无故想哭。为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学生主动找到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在和心理老师访谈的过程中,她情绪较为低落,声音低沉,没有活力。总是低头,看上去非常害怕的样子。在访谈过程中流泪。

小欣自述从上周开始,莫名感到烦躁,有时没有原因地想要哭泣。睡眠情况,入睡时间变长,从躺下到睡着要一个小时。饮食情况,最近一周来,食欲变差,没有胃口,食量减半。问其情绪变差的原因,说不出原因。且最近没有发生重大事件对她产生负面影响。她与父母的关系从升入高中后出现一些问题,有冲动和反抗父母的成分。在访谈过程中,小欣从一开始就流眼泪。父母对她要求十分严格,只看重她的成绩,对她的其他方面,甚至生病时都漠不关心,她认为父母重男轻女,不在乎她。在访谈过程中小欣谈到最多的是与父母的隔阂,尤其是妈妈,对她的冷漠,对她的不关心,以及对她成绩的看重。父母对她的态度取决于她成绩的好坏。身体的状况,受情绪的影响非常大,她说她存在考试障碍,面对考试非常焦虑。

小欣在初中时曾参加一次演讲比赛,因准备不充分,发挥得不好,没能取得好成绩,在下场时看到老师失望、怀疑的眼神而久久不能释怀。进而怀疑自己,开始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害怕失败,反复检查确认。直到现在,在写作业及考试时要不停检查,对她造成很大困扰和心理负担。做事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同时也为此感到苦恼。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人际关系敏感,有时很自卑但有时也很自负,会臆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时心情烦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总会无缘无故手抖,平时兴趣爱好喜爱阅读,读过很多文学类小说,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平均水平,并且平时喜欢思考,最近在看完一本书后,开始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通过了解其成长经历,小欣在初中非常努力并且成绩优异,但中考并没有考好,没到理想的高中,初中的好朋友们都在好的高中,自己有点自卑,并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成绩没有进步,加上情绪糟糕,开始出现厌学的情况。最近学习状态糟糕,厌学,不想上学。

了解了小欣的情况,心理老师也对小欣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小新作为一名高二年级女生,最近一周以来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睡眠、饮食等出现问题,亲子关系疏离,缺乏社会支持,最近情绪糟糕,导致学习状态糟糕,出现厌学情绪,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出现考试焦虑。小欣在初中时期,因一次演讲失败,遭到老师白眼而留下心理创伤,导致现在怀疑自我,缺乏自信,反复强迫检查,影响学习、考试做题。小欣爱好阅读,爱思考,导致对未来的焦虑,以及对现实不满,但能力又有限而陷入苦恼。同时有一些非理性信念,如完美主义,因无法达到目标而灰心、感到不公平。悲观主义思想,因思考的问题太过于抽象,而产生一种无力感,虚无感。

首先,原生家庭对来访者学习方面的压力给来访者造成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且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相互理解,父母对孩子学习之外的方面置之不管,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在生病的时候,父母的冷言冷语给学生造成一些心理创伤。目前,矛盾加深,家庭氛围缺少沟通,尤其是妈妈缺少主动地关心,鼓励,爱与欣赏。其次,以往刺激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最近学习遇到挫折重新唤醒负面情绪。在做作业、考试答题时,不受控制反复检查,并对其造成了困扰。加之缺乏自信,影响到人际关系。同时,具有一些非理性信念,如完美主义,因无法达到目标而灰心、感到不公平。最终导致小欣情绪低落,学习状态糟糕,厌学,不想上学。

通过了解情况并分析原因,心理老师制定了辅导计划。小欣缺乏家庭的关心与支持,需要父母一起改变,调整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氛围,需启动家庭系统疗法,需要联系父母了解孩子情况,一起配合治疗。初中时期的心理创伤,导致现在的强迫检查行为,尝试使用系统脱敏法,训练改善。同时分享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情绪ABC理论”,带领小欣做一些练习,改变一些不合理信念,以此改善情绪,合理看待学习与考试,缓解其厌学状况。根据辅导计划,心理老师对小欣进行了以下帮助:(1)系统评估生理疾病的严重程度,如睡眠问题等,需要服药的积极配合医生,谨遵医嘱。且小欣父母要对学生生命健康关心、负责。(2)小欣的心结因家庭而起,改变也需要父母配合。改变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期待,对孩子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和爱。父母加强与孩子沟通,尤其是相处时间更多的母亲,要对孩子信任,多鼓励,少对比。多一些肯定与支持。(3)学生自己应做出保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在此基础上,按时完成教学任务。(4)如果身体原因不足以支持,建议先进行治疗。(5)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加以引导,并引导其三观的形成。(6)采用系统脱敏法。从平时的作业做起,主动控制自己在做作业时不检查,看作业正确率如何,坚持一段时间,下一步在小测验考试时主动控制自己不检查,看考试成绩如何,进而在更大的考试中控制自己不检查。以此逐步克服强迫检查的习惯。

通过咨询,了解了小欣的具体问题,现在的情况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通过引导,让小欣倾诉,带领她了解自我,挖掘她的积极资源。通过倾听,让小欣感受到支持与尊重,分享给她一些科学有效的认知方法,帮助她通过练习,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通过与小欣父母的沟通,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家长为学生成长提供必需的关心与支持。小欣目前只是有厌学情绪,并未有真正不来学校的打算,并且在咨询的最后获得小欣按时上学的承诺。通过首次咨询,小欣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了宣泄,排除了更严重心理问题的风险,并且小欣得到一些方法的指导,如有需要,可以随时再次预约咨询。建议两周之后再次咨询。

厌学是中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每个同学厌学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心理咨询师要挖掘学生的深层信息,找到导致学生厌学的深层原因。在帮助学生改变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技能,帮助来访者宣泄情绪、了解自我、建立自信,同时辅以家庭系统疗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原生家庭对来访者学习方面的压力给来访者造成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且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相互理解,父母对孩子学习之外的方面置之不管,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在生病的时候,父母的冷言冷语给学生造成一些心理创伤。目前,矛盾加深,家庭氛围缺少沟通,尤其是妈妈缺少主动地关心,鼓励,爱与欣赏。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父母应该多鼓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耐心,尤其是在学生遭遇挫折、失败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避免不恰当行为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的产生。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看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学生鼓励与督促。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加以引导,并引导其三观的塑造。

在咨询过程中,保持客观与价值中立,不急于给来访者建议和解决方案。而应该充分地聆听,以激发来访者自我改变的决心并挖掘他们自己的潜能和目标。此次咨询帮助我个人也获得成长,丰富了阅历与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仍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者简介】祁道磊(1989.05-),男,汉族,河南省濮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