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效能提升路径探索

作者

温玉荣

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政府 内蒙古通辽 02810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政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技术扩散和应用的关键载体,对于解决农业生产瓶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农业科学院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站所为核心,通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示范示范、培训辅导等方式,将新品种、新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民需求更趋个性化、多样化,乡村振兴对农业科技推广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要求,传统推广模式的瓶颈逐渐暴露。

一、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我国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导、地方政府支持为补充的政策格局,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和基层推广站所共同参与,建立了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培训服务和技术咨询等环节相衔接的运行模式。中央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创新专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技术培训;地方政府则结合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不断完善推广网络,增强基层技术服务能力。同时,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队伍逐步壮大,农技人员数量和覆盖面显著提升,一些地方在推进“科技特派员”和“农业专家服务团”等项目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加快,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乡村振兴不仅要求农业产量的提升,更强调绿色发展、质量效益和乡村宜居等多重目标,使得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需要在技术内容、推广方式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首先,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乡村经济不再仅仅依靠种植业、养殖业,还涌现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新型业态,这对农业科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多学科融合和综合服务要求;其次,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人口流失趋势明显,部分地区农民对新技术的学习意愿和接受能力下降,农村人力资源短缺使得传统产区技术推广难度加大,需要探索差异化的推广路径;再次,信息化时代带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新的手段,但同时也要求推广主体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此外,乡村振兴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农业科技推广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最后,乡村振兴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社会组织共同发力,但当前推广体系多以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三、提升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效能的基本原则

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多重需求与挑战,提升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效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坚持需求导向,做到技术推广与农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要深入基层调研,把握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民关注的生产难题,将推广项目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户增收需求紧密结合,避免“宏观盲投”或“资源浪费”。其次,强调协同创新,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层推广机构之间的协作,构建从技术研发到示范试验再到规模推广的闭环创新链条,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再次,坚持多元共治,激发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要充分调动社会化服务组织、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技术能手的积极性,通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和利益分享等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主体的有机衔接。第四,注重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四、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效能提升路径探索

结合上述原则,本文提出以下提升路径:首先,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强化资金投入和统筹协调。一是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并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机制,加大对基层推广机构的专项扶持力度;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农业、财政、发展改革、科技和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联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三是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将推广效能纳入地方政府干部考核体系,形成正向激励。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示范基地与服务网络覆盖能力。一是统筹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形成集中展示、模式推广和技术转移的平台;二是加快“农技推广中心—乡镇技术服务站—村级联络点”三级网络布局,强化基层服务站所的设备配套和技术支持;三是积极探索“农技特派员下沉”制度,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基层推广机构对接,形成人才和技术互补。

五、效能提升实施策略与保障

为确保上述提升路径有效落地,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首先,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分工,定期调度检查;同时,要依托省、市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专项工作机构,打造推进落地的执行平台。其次,完善经费保障与投入机制。要在中央财政预算中为农业科技推广专项经费设立单列项目,地方政府相应匹配,确保年度资金投入稳定;同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补充资金。第三,强化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要建立覆盖推广质量、推广覆盖率、技术采纳率和农户增收等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推广策略;同时,强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可视化监测。第四,注重基层推广机构建设与能力提升。

结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为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需在制度机制、资源配置、人才队伍、技术服务和社会协同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通过完善政策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推广方式和激励机制,以及注重绿色技术推广,可以有效提升推广体系效能。未来,应持续完善监测评估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以满足乡村振兴对农业科技支撑的更高需求,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傅国华 , 李春 , 郑凯 . 分层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J]. 新东方 ,2017,(05):15-18.

[2] 胡汉平 . 牢固树立新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J]. 江西农业 ,2018,(03):15-23.

[3] 童云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J]. 社会科学家 ,2018,(03):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