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赛结合的混合式高职《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设计
宋凡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314
宋凡(1992.10-),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文艺术系教师,初级,本科,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数字媒体技术
摘要:随着“短视频+直播”这种新的电商业态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对短视频广告制作人才的大量需求,基于课赛结合的混合式高职《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设计,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促进了课程成果的转化,同时,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从课程知识到实操能力的构建。
一、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无线终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文娱内容产业、电商产业的转型更新,尤其是短视频技术的发展与短视频的平台的出现,更是催生了价值数亿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制作产业。2024年3月,《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短视频应用的用户黏性最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51分钟”。巨大的人才需求引领着高职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其中高职广告艺术设计《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作为直面短视频行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更要注重课程内容、课程实践性与市场用人的匹配性。
二、现行《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设计的一般性问题
《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作为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学生短视频广告制作核心素质的培养与构建,现行的短视频广告制作类的课程大都采用项目化式课程教学,虽说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及教学组织模式上进行了变革,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项目化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名存实亡”,容易为了项目化而项目化,课程的组织模式虽然采用项目化,普遍采用分组模式、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式的分组。但是,这种项目化式教学实际上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目化教学不单单是课程组织方式的项目化,而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也要采用项目化教学管理,而大多数项目化教学忽视了过程的项目化。
引起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授课教师未接收过项目管理方式知识的学习,缺少项目管理意识以及项目管理的手段,并且未深入对课程涉及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模块进行项目化设计与转化。二是,学情不允许,项目化教学既要依赖于教师的课程组织管理以及过程监控,同时也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组织管理能力,但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发散性思维较强,善于表达但是逻辑性不强且缺乏自组织意识,导致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不能精准定位自身的角色,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三是,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让项目化教学设计停留在形式上,信息化教学设计不足,同时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管理,都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基于课赛结合的混合式《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课赛结合的混合式《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设计,结合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通过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技能大赛的内容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将技能大赛与学习技能、岗位练兵紧密结合[1],摒弃了传统的形式单一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这种课赛结合、线下线上混合式“互联网+”的模式,不仅实现赛教结合、产教融通,同时极大的提升课程组织效率,而且学生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学生获得感大大增强。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2]。但是通过赛事开展实践教学,也要考虑到赛事的是否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覆盖面是否广,其赛事的组织模式也要符合课程设计与组织的过程。单一式的命题的短视频广告制作赛事、地方性以及限制性创作的命题赛事,常常让学生在一开始就缺乏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课程教师而言,这类赛事普遍缺乏行业水平的代表性,另外由于赛事规模较小,知名度与参与度不高,也导致了可供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分析的案例较少,因此不能很好的促进教学。
教师通过引进行业内知名短视频赛事,比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短视频赛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意星球大赛以及上海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五届短视频大赛暨第三届大学生短视频大赛等为教学案例转化来源,通过对赛事案例和企业案例进行转化包装,在每一个案例中融入知识点、技能点,形成基于课赛结合的“超星平台+案例分析+赛事引领+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实践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内容
在授课初期,教师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拆解,将短视频广告制作课程分为五大教学项目,分别是短视频脚本策划项目、短视频编导项目、短视频拍摄项目、短视频运营项目和短视频实战项目。每个项目按照先后关系进行教学,通过五大教学项目贯穿起整门《短视频广告制作》整门课程的教学逻辑。以超星在线教学平台为载体布置五大项目模块,五个模块先后开放权限根据课程进度逐步开放,一方面既符合教学规划的要求,也能够促进学生建立起模块的之间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在线教学平台开展辅助教学,进行课前项目背景概述、项目任务发布、项目资源公布,方便学生小组进行在线学习、互动讨论和课后任务布置。
本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师通过上海市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进入上海市行业内优质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并将学习交流成果转化为可供教学的项目包,一方面促进教师产教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更新了课程教学的项目的先进性,并且通过企业实践建立起的校企合作关系,也为今后的产学研提供了基础。因为,本课程教学项目所引用的项目都是国赛或者行业内龙头标杆企业的优质案例项目,将项目转化为一个个项目包,详细说明项目背景、项目任务、项目成果、项目重难点以及项目考核任务,具体项目内容如下图。
3.课程设计实践效果
经过实践证明,基于课赛结合的混合式《短视频广告制作》教学设计符合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通过优秀的行业案例、企业实践的转化成果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作为引领,利用信息化在线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支撑手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告别陈旧的、松散的、灌输式的教学设计,全面保障了课程教学项目和内容的先进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堂积极性高,主动性强,通过不断更新的优质案例,一方面,帮助课程教师积累教学案例素材库,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包,申报课程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合理配置新旧案例,布置在线学习任务,科学调动学生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优秀项目教学中受到启发,循序渐进构建起短视频广告制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打开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求职能力水平。
四、总结
《短视频广告制作》是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培养高职广告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视野的和短视频广告制作素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基于课赛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是这一门课程得以高效实施的重要手段,经过两届学生的课程迭代,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2024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国赛三等奖两项、优秀奖一项等诸多成绩。教学设计难以有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从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出发,通过在现行机制中不断探索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肖海慧,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54-155.
[2]孟祥梅.教师企业实践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12):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