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

李小倩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田心中心学校 423000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现状展开探究,发现趣味性缺失问题普遍存在,制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提出生活情境融入与游戏活动设计两大策略,构建趣味数学教学体系。情境化教学能有效联结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而游戏化教学则激发学习动力促进思维发展。趣味性教学不仅提升课堂参与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生活情境

一、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性缺失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倾向于知识灌输,过分注重计算技能训练而忽视数学本质探索,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方式单一。教师习惯按照教材顺序机械授课,缺乏创新意识与方法转变,未能充分理解低龄儿童身心特点,忽略趣味元素引入价值。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抽象概念讲解未能借助具体形象,使学生感到困惑乏味。考试评价机制引导下,部分教师过早进行题海训练,忽视兴趣培养与思维启发,致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主体地位未能凸显,自主探究机会受限。教具应用单调,信息技术融合不足,无法满足数字时代儿童学习需求。家校协同缺位,家长配合不够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导致学生课堂所学难以在生活中巩固应用。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对教育心理学理论掌握不足,趣味教学设计能力欠缺,难以创设生动活泼学习环境。学校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地区教学条件落后制约趣味教学开展。课时安排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难以投入足够精力进行教学创新。

二、生活情境融入中,数学趣味教学的实践策略

教师应精心设计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情境,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学习过程自然流畅。情境创设需遵循真实性原则,选取学生熟悉场景,避免过于牵强联系;趣味性原则富含吸引力元素,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层次性原则满足不同学习水平需求;开放性原则允许多种解决方案;生成性原则支持知识迁移应用。情境类型多样化,包括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实施过程应注重引导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教师适时点拨避免包办代替。情境创设应关注学科内联系,促进知识间内在逻辑构建;也要注重学科外拓展,实现与其他领域融合。教学资源开发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蕴含数学元素,转化为教学素材。教学组织应多元灵活,采用小组协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价机制需突破传统纸笔测试局限,关注学生参与过程、解决问题能力表现。家校社协同尤为重要,形成三位一体教育合力共同创设丰富数学学习环境,拓展课堂外实践空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中,情境融入通过趣味几何城探险主题实施。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如铅笔盒呈长方体,课本呈正方体,铅笔呈圆柱体,橡皮呈球体,引导感知不同图形特征。然后开展校园图形寻宝活动,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搜寻各类立体图形实例,如花坛边缘正方体砖块,旗杆圆柱体结构,校门圆球形装饰等,让学生用相机或画笔记录发现。接着引入美食造型师情境,准备饼干、水果等材料指导学生制作各种立体图形食品模型,如苹果切块成立方体,胡萝卜切片成圆柱体,面团塑造成球体等,边制作边讨论图形特征。教师还能设计小小建筑师情境,提供各类纸盒、罐子等废旧物品让学生搭建理想城市,要求标注所用立体图形名称促进认知内化。围绕超级包装师主题,请学生带来不同形状包装盒,分析其采用特定立体形状原因,引导思考形状与功能关系。教学评价通过图形分类挑战进行,展示各类物品,请学生迅速归类至相应立体图形类别检验识别能力。最终布置图形侦探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记录生活中发现立体图形,次日交流分享。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游戏活动设计中,数学思维培养的创新方法

数学游戏应遵循教育性与趣味性统一原则,兼顾知识目标与能力培养;适宜性原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参与性原则确保全员积极互动;挑战性原则设置适度难度梯度;创新性原则保持新鲜感与吸引力。游戏类型多样化,包括竞赛型游戏激发竞争意识;合作型游戏培养团队精神;探究型游戏发展思维能力;创造型游戏培养创新意识;表演型游戏促进语言表达等。数学思维培养应注重直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多维发展。游戏设计借助多元素材,如实物操作材料、数字卡片、图形模板、电子应用等创设丰富感官刺激。实施流程需包含明确规则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参与、反思内化四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具体体验上升至抽象认知。教师角色应从指导者转变为支持者、观察者、合作者,创造自由探索空间。游戏评价机制应兼顾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度、思维表达、问题解决等多维表现,避免单一结果评判构建积极评价氛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教学中,游戏活动通过平面图形嘉年华主题实施。课堂开始开展魔法图形变变变游戏,教师准备彩色图形积木,学生围坐成圆形,轮流用积木拼出指定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比较谁拼得快且准确激发竞争热情。接着进行触摸猜图形游戏,将各类平面图形剪纸装入神秘盒中,学生闭眼触摸猜测,锻炼图形特征记忆与辨别能力。然后组织图形大猎手户外活动,学生组队在校园内寻找各类平面图形实物,如圆形花坛、长方形黑板、三角形路标等拍照或绘制记录,限时比赛收集最多图形。继续开展图形接龙游戏,设置图形序列规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猜测并延续规律,培养规律发现能力。创设图形变身秀活动,提供各类平面图形卡片,学生创意拼贴成动物、植物、建筑等图画展示想象力。开展图形歌谣接力,编创描述各图形特点儿歌,如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真尖尖等边念边做动作,加深记忆。

结论:趣味性教学策略实施能有效改变传统数学课堂面貌,提升教学质量。生活情境融入使抽象知识具象化,建立数学与现实联系;游戏活动设计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促进思维发展。两种策略相辅相成,构建完整趣味教学体系。趣味教学既保证知识习得又培养核心素养。建议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学校加强资源配置;家校协同配合。未来能探索不同学情背景下趣味教学差异化实施路径,为基础教育数学能力培养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禹潇潇.低年级小学数学开展趣味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J].名师在线,2022,(18):35-37.

[2]黑莲.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教学的方法探究与实践[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八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一小学;,2022:18-19.

[3]孙月华.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的教学方法[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