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专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

作者

闫懿新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省 长春市 130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辅导员作为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即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关注学生生活以及心理的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分析大专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展开论述,对辅导员角色的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大专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学生长期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较为简单,且经历的社会挫折较少,就导致了学生对于社会认识的还不够全面。此外,由于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后,由于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且思想价值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导致了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迷茫,困惑等,而这时候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以及疏通者,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一、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一)宣传者和排查者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交流者以及信息的传递者,与学生的接触是非常广泛的,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状况。辅导员通过深入到学生中间,开展多样化且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宿舍,班集体以及学生活动的场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的进行疏导,从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维护者和干预者

辅导员在发现一些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寻找解决的方案以及疏导的办法,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和解决。辅导员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以及课堂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深入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从而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与之共情,进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辅导员应该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从而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三)辅助者和支持者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是辅助者和支持者,辅导员要发挥教育辅助的优势,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真实的信息,这样才能帮助心理健康教师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缘由。此外,辅导员应该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要及时的给予支持和疏导,这样才能弱化学生的心理问题隐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要在工作之余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进行疏导。辅导员在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技巧以及方法,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比如辅导员可以和本校心理健康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对话,成功获取有益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的解决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心理辅导培训的书籍以及专业讲座,从而汲取科学的方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的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向学生树立榜样,要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榜样。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的发现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内容,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中来,比如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 心理辅导等活动,丰富心理教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如何正确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此外,这些心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这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施个性化辅导

辅导员应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及时的干预,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也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辅导员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的更新以及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这样可以帮助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除此之外,辅导员应该与家长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比如辅导员在面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疏导学生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通过校内兼职的方式缓解其中的经济压力,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语】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要时刻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教学策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丰富,而这就要求了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铺。

【参考文献】

[1]唐宁,陈洪斌,冯桂梅,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01):24-25

[2]汤明旭,林静.简论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基本原则[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185-186

[3]王舟.浅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定位及路径选择[J].才智,2018(2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