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路段安全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肖波成
中交云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200
引言:
高速公路施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人员安全。施工路段往往处于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存在多样化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源于施工活动本身,也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当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面对多变的施工条件时表现出不足,难以实现对潜在风险的精准控制。深入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系统探讨安全管理的优化路径,对于提升整体施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施工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期望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1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安全管理现状概述
由于高速公路施工道路范围广泛,加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给施工现场带来的环境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施工现场的变化性很大。在此基础上,面对较为复杂的施工情况,在过去基础上的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建设就显出一定的不成熟。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在安全管理方面日益关注施工建设安全,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但现阶段仍存在着一定不足之处。造成施工进度受阻,进而危害高速公路施工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2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环境复杂导致的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建设道路往往都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天气状况及车辆的往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安全控制的压力。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周边不稳定的因素,如突然出现恶劣的天气、施工机械临时变动等,很多因素让施工人员难以预估事故隐患,导致人员伤亡事故频发。特别是一些大工程量的建设项目,多个工种交叉作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对现场变化的安全隐患作出迅速判断,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排除。
2.2 管理措施落实中的不足
尽管目前已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但总体来说,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得不是那么严格,工人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知和服从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许多项目管理人员虽然对安全管理有一定的认知,但因为受到赶工因素的影响,并未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或者是急于完成工程项目而临时设置不实的工程措施,安全问题因此而不断积累。
3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安全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3.1 强化施工现场风险防控
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的过程,要想最终取得好的工程成效,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就应该有针对性地找到潜在的风险以及尽可能地进行动态管理。积极地开展风险管控需要做到在施工项目开始之前就对静态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并针对实际施工的现场条件出现的情况进行风险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序及不同的施工阶段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施工的安全控制级别。此外需要加强风险预警工作,现场施工的各种数据可以通过技术方法将数据收集起来,在采集到这些数据之后可以及时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工作参考,预防施工期间的发生事故。风险分级管理也需要做到,在风险管控过程中明确不同的风险种类对风险防范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对施工工地的高风险因素需要进行及时地风险预防控制。将风险防范同施工计划协调起来,保证施工的各项措施可以按照项目阶段来进行调整,不能为了赶工期就采取对项目进行放松的措施。做好施工风险的应急预案,提前模拟一些施工过程中的突发状态[1]。只有实现通过风险管控的工作建设性及执行力,才可以最终实现对施工安全的风险控制,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工作,其需要施工过程中各个岗位进行信息的交流及风险控制,实现对各个岗位施工人员出现风险预警的时间化及有效性。只有实现对不同岗位施工现场风险的预警,对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整体监控才可以有助于施工安全风险建设工作的进行及顺利完成。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本架构,规章制度设计的系统化与规范性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水平。制度中应包含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将施工安全和隐患排查的工作细化分工到各个环节。将各个环节的内容做到“有人、有事”,避免出现工作交叉或者出现真空的状况,缺少制度将会导致安全管理出现较大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内容应包括安全巡查、安全预评估、隐患整改等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以及施工流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标准,使安全管理管理工作具有可实施性,整个安全管理举措具有统一性和延续性。执行和制定的制度不能脱离工作的实际,应将实际检查、现场监督、定期审查等工作作为制度执行的有效保证,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除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之外,制度还应该包括对外协调制度,协调建设主体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施工单位与监理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的合力。完善的管理规章体系应成为规范实际施工工作的行动指南,成为落实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行为准绳和抓手,为现场的实际管理提供实际有效的规则制度保障。管理制度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保持,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取决于一个系统的大范围的沟通交流机制。施工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查找分析现行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2]。这不仅要求建立管理制度需要有一定的灵活程度和适应力,同时也要求管理的负责人员能够结合施工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情况快速及时有效地对管理要求进行调整。特殊施工条件,复杂的施工工艺或者新技术,这些有关的制度也要及时进行调整,应对施工变化带来的施工危险。这种动态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制度一直紧跟现场的施工安全需要以及发展的步伐,增加制度的生命活力,保证制度的落实性,进而为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提供基础条件。
结束语: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且持续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依赖表面措施或单一环节的改进。优化管理措施需要从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和人员素养等多维度协同推进。只有真正深入施工现场,理解安全隐患的本质,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方案。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强化培训与责任落实同样关键。未来的安全管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动态变化的施工环境,调整和完善管理策略,才能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推动工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昂扬.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2025(1):194-196.
[2]熊海林.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 A,2024(002):000.
[3]刘夕飞,司锋超.高速公路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1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