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思考

作者

孟志军

山西省长治市苏店学区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生本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引。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深入剖析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探讨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该理念的管理工作优化策略,旨在为构建更科学、更具人文关怀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学校管理;学生发展

一、引言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奠基性作用。学校管理是保障小学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制度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将其融入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生本教育理念由郭思乐教授提出,其核心在于把学生视为教育的核心和学习的主人,强调教育应围绕学生展开。这一理念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倡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来实现教育目标。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育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3.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学校管理,注重挖掘学生的多元潜能,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践课程等,满足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不同领域的兴趣需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成长。

3.2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如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逐步提升自主管理能力,为未来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3.3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学校管理,强调尊重、关爱学生,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当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理念陈旧

部分小学在管理过程中,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过于强调纪律和规范,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这种管理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管理方式单一

当前小学学校管理方式多以行政指令为主,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管理方面,过于注重成绩考核,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进步;在学生管理方面,主要依靠规章制度进行约束,缺乏情感关怀和引导,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4.3 忽视学生参与

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校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时,往往未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管理措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五、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5.1 转变管理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发展潜能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基础学科课程外,增加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教学管理中,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2 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学生内驱力

实施柔性管理:摒弃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采用柔性管理方式,注重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以引导和激励为主,而非单纯的惩罚和约束。例如,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而是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错误,自觉改正。

运用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设立多种奖项,如学习进步奖、品德优秀奖、创新实践奖等,对在不同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通过榜样示范、荣誉激励等方式,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进步。例如,在校园内设立 “校园之星” 展示栏,展示优秀学生的事迹和照片,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5.3 鼓励学生参与,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搭建学生参与平台:学校应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校园卫生、纪律等工作;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讨论,如校服选购、食堂食谱制定等,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平台,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

开展自主管理活动:在班级管理中,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自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等。例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5.4 完善课程与教学管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优化课程设置: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优化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课程包括学科拓展、艺术修养、体育健康、社会实践等领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特色课程则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如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科技创新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

改进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价。鼓励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5 营造生本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物质文化: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富有文化气息和育人功能的校园物质文化。如在校园内设置文化长廊、读书角、艺术作品展示区等,展示学生的作品和优秀文化成果,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学习成长的空间。

培育精神文化:培育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同时,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六、结论

生本教育理念为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完善课程与教学管理,营造生本校园文化。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构建更加科学、人文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Z].2017.

[3] 李立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管理实践探索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35):1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