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的互动机制及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

杜果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新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的互动机制及其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储能系统在功率调节、频率调节、电压支撑等方面与电网的交互作用,阐述了其对电网稳定性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存在的挑战。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为新能源储能系统在电网中的合理应用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能源储能系统;电网;互动机制;电网稳定性

一、引言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其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新能源储能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新能源与电网之间发挥缓冲和调节作用。研究新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的互动机制及其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对于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的互动机制

(一)功率调节机制

1. 平滑功率波动

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充放电来平滑这种功率波动。例如,在风电功率突然增加时,储能系统可以吸收多余的电能进行充电;当风电功率下降时,储能系统放电以补充功率缺额。以一个 100MW 的风电场为例,若其功率波动范围在 30 - 70MW 之间,配备 20MW/40MWh 的储能系统后,可将功率波动范围缩小至 40 - 60MW,有效降低了对电网的冲击。

2. 跟踪计划出力

储能系统能够协助新能源发电单元按照电网调度的计划出力运行。通过实时监测发电功率与计划出力的偏差,储能系统进行相应的充放电操作。在一些光伏电站中,由于天气变化等因素导致发电功率偏离计划值,储能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调整功率输出,使光伏电站整体输出更接近计划出力,提高了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可调度性。

(二)频率调节机制

1. 一次频率调节

当电网频率发生变化时,储能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在电网频率下降时,储能系统可以迅速放电,向电网注入有功功率;当电网频率升高时,储能系统充电,吸收多余的有功功率。以某地区电网为例,储能系统的一次频率调节响应时间可在 1 - 2 秒内,调节速率可达每分钟 10% - 20%的额定功率,有助于维持电网频率在允许范围内(如 50Hz±0.2Hz)。

2. 二次频率调节

基于电网频率的偏差信号和区域控制误差等信息,储能系统参与二次频率调节。通过与其他调频电源(如传统发电机组)协调配合,储能系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持续调整功率,使电网频率恢复到额定值。

(三)电压支撑机制

1. 无功功率补偿

储能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其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来调节电网电压。在电网电压降低的区域,储能系统输出无功功率,提高电压水平;在电压升高区域,储能系统吸收无功功率。例如,在一个配电网中,当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导致局部电压升高时,储能系统通过吸收无功功率,可将电压偏差从超过±5%降低至±3%以内,有效改善了电压质量。

2. 动态电压恢复

当电网发生电压暂降等暂态扰动时,储能系统能够迅速提供无功支持,维持电压稳定。一些基于储能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可以在几个毫秒内响应,补偿电压暂降幅值的 80% - 90%以上,保障了敏感负荷的正常运行,避免了因电压暂降导致的设备跳闸等问题。

三、新能源储能系统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一)对频率稳定性的积极影响

1. 增强系统惯性

在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中,传统同步发电机比例减少,系统惯性降低。储能系统可以模拟惯性响应,在电网频率变化时提供额外的功率支持,减缓频率变化率。

2. 减少频率偏差和波动

储能系统的频率调节作用可以使电网频率更加稳定。在实际电网运行数据中,在储能系统参与调频的情况下,电网频率的标准差从 0.1 - 0.2Hz 降低至 0.05 - 0.1Hz,最大频率偏差从超过±0.5Hz 减少至±0.3Hz 以内,减少了因频率问题导致的电网故障风险。

(二)对电压稳定性的积极影响

1. 改善电压分布

储能系统的无功调节能力可以优化电网的电压分布。在输电网络中,储能系统可以在关键节点进行无功补偿,缓解电压越限问题。

2. 提高电压稳定性裕度

通过参与电压调节,储能系统可以增加电网的电压稳定性裕度。在一些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中,当储能系统以合适的控制策略运行时,电压稳定极限功率可提高 10% - 20%,使电网在面对负荷变化和新能源波动时更具鲁棒性。

(三)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及挑战

1. 控制策略不协调问题

如果储能系统与电网中其他设备的控制策略不协调,可能会导致电网稳定性问题。例如,在多个储能系统同时响应频率变化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协调机制,可能会出现过充或过放现象,甚至引起功率振荡。在一些多储能系统示范项目初期,就曾出现过因控制策略不完善导致的局部电网频率波动加剧的情况。

2. 储能系统自身可靠性问题

储能系统的故障可能对电网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储能电池的热失控、逆变器故障等可能导致储能系统突然退出运行,造成电网功率失衡和电压波动。

四、新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互动的优化策略

(一)先进的控制策略

1. 分布式协同控制

采用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使多个储能系统之间以及储能系统与其他电网设备之间能够有效协调。通过信息交互和分布式算法,实现整体的最优控制。例如,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控制可以使储能系统在调频过程中根据自身状态和电网整体需求合理分配功率,避免无序充放电。

2. 智能自适应控制

利用智能算法(如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开发自适应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如负荷变化、新能源功率波动、频率和电压偏差等)自动调整储能系统的参数和控制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自适应控制可以提高储能系统对电网复杂工况的适应能力,增强电网稳定性。

(二)储能系统可靠性提升

1. 提高设备质量和冗余设计

选择高质量的储能设备和组件,严格把控设备的采购和验收环节。同时,采用冗余设计,如增加备用电池模块、逆变器等关键设备,降低因单个设备故障导致储能系统整体失效的风险。在一些大型储能电站中,通过采用 N + 1 或 N + 2 的冗余配置方式,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可靠性。

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建立完善的储能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温度、内阻等参数以及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利用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算法,预测设备故障,提前采取维护措施。

五、结论

新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的互动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研究领域。储能系统通过功率调节、频率调节和电压支撑等机制与电网相互作用,对电网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提升储能系统可靠性和优化电网规划与储能配置等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对电网稳定性的积极作用,保障电网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的稳定运行,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的融合将更加深入,为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靠社, 王碧翠, 李洁等. 新能源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频的控制策略研究[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8, 34(12):92-97.

[2]刘畅, 荣飞, 赵书强等. 考虑储能系统的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调控制策略[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 41(14):1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