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作者

马妮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初级中学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及具体策略。通过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文中详细阐述了从课堂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融入生活经验的方法,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活经验;教学策略

一、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涵盖了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生物教学,能够搭建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是学生熟悉且亲切的内容。当生物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时,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植物在阳光下生长的现象,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生物知识。

(二)促进知识理解与记忆

生物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借助生活经验,可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例如,讲解细胞的结构时,把细胞类比为一个工厂,细胞膜如同工厂的围墙,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像工厂的控制中心,指挥各项生产活动。这种类比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各部分的功能,且由于与生活经验相关联,学生记忆起来也更加容易。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联系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了食品安全知识后,学生能够识别食品标签,判断食品是否安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科学的视角看待生命现象和问题。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策略

(一)课堂导入环节联系生活经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实例、展示生活图片或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人体的营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常见食物的图片,如面包、牛奶、水果等,然后提问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吃这些食物,那么这些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过程融入生活经验

1. 运用生活实例解释抽象概念

在讲解生物知识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讲解,而是多运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比如,在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教师可以以常见的双眼皮和单眼皮为例,向学生解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何决定性状的表现。假设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父母双方如果都是双眼皮(基因型可能为 AA 或 Aa),孩子有可能是单眼皮(基因型为 aa),通过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抽象概念。

2. 结合生活现象讲解生物规律

生物学科中有许多规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链现象进行讲解,如“草→兔子→狼”这条食物链,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兔子吃草获取能量,狼捕食兔子又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且逐渐递减。通过这样的生活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

(三)实验教学环节渗透生活经验

1. 选择生活素材开展实验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开展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实验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除了使用传统的洋葱鳞片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番茄、黄瓜等蔬菜制作临时装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不仅容易获取,而且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植物细胞的特点。

2. 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实验结果。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农民伯伯播种时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季节?为什么要对土地进行适当的灌溉和松土?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布置结合生活经验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经验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动物的行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家里养的宠物(如猫、狗)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的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等,然后分析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教师对生活经验的挖掘和整合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可能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或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度不够,在教学中难以有效地挖掘和整合生活经验。解决措施是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生活经验与生物教学结合的认识和能力。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学习,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

(二)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充分展开

初中生物教学课时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经验可能会占用一定时间,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教师需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既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又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简洁明了地引入生活实例,在讲解知识时,突出重点,避免过多无关内容的讨论。

(三)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差异较大

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导致他们的生活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具有普遍性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拓宽其他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有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作物与土壤、气候的关系有一定了解;有的学生生活在城市,对家养植物与室内环境的关系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五、结论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教学和课后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与生活经验的紧密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但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一定能够充分发挥生活经验在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生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赵占良.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健,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