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策略

作者

张颖 张子怡 宁慧梅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摘要: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探讨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策略,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及沟通风险,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文章首先概述了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策略,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沟通,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

一、引言

药品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如GMP),并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质量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沟通,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保障药品质量。

二、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可能导致药品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通过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2.2提高企业竞争力

良好的质量风险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不良品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生产流程,企业还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

2.3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均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质量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监管处罚,还能提升企业的合规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策略

3.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要求企业系统地、连续地识别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识别方法,头脑风暴法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会议,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识别潜在风险。流程图法,绘制药品生产流程图,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检查表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制定检查表,对关键环节进行逐一排查。

识别内容,原材料风险,如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供应商变更等。生产工艺风险,如工艺参数控制不当、生产设备故障等。

人员风险,如操作人员技能不足、违规操作等。环境风险,如生产环境不达标、污染控制不力等。

3.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主观判断,如采用风险矩阵图进行风险评估。

定量评估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考虑风险的来源、触发条件等因素。风险危害程度,评估风险对药品质量、患者健康和企业声誉等方面的影响。

3.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质量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风险降低措施技术改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管理优化,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环境改善,提升生产环境标准,加强污染控制和清洁消毒工作。

风险接受措施,对于某些无法降低或消除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风险接受策略。这要求企业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3.4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是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将风险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沟通对象

企业内部,包括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管理部门等。企业外部,包括监管部门、客户、供应商等。

沟通内容 风险信息,包括风险类型、发生可能性、危害程度及控制措施等。

沟通方式,可以通过会议、报告、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

四、实际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某制药企业原材料质量风险事件

事件背景

某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批次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生产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

风险识别,通过原材料检验报告和供应商反馈识别出原材料质量风险。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发现该批次原材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能导致药品疗效降低或毒副作用增加。风险控制,立即停止使用该批次原材料,并对已生产的药品进行召回和销毁处理。同时,加强原材料供应商管理,提高原材料检验标准。风险沟通,将风险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外部监管部门及客户,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上述风险管理策略,企业成功避免了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药品安全事件,保障了公众用药安全。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信誉度。

(二)案例二:某制药企业生产工艺变更风险事件

(三)事件背景

某制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计划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然而,在变更过程中发现新的生产工艺存在潜在风险。

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识别,通过工艺验证试验和专家评审识别出生产工艺变更风险。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发现新的生产工艺可能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风险控制,暂停生产工艺变更计划,重新进行工艺验证试验和优化设计。同时,加强生产人员培训和考核,确保新工艺的顺利实施。风险沟通,将风险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外部监管部门及客户,并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上述风险管理策略,企业成功避免了因生产工艺变更导致的药品质量风险事件。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论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提高药品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提升合规意识。

未来,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敏, 黄波, 梅海玲, 赵雪花. 药品生产GMP管理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应用[J]. 化工管理, 2018, (32): 119-120.

[2]孔令丽, 王雪梅.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 北方药学, 2015, 12 (02): 146-147.

[3]杨施媚, 陈赛赛. 浅谈药品生产GMP管理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6): 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