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现代农业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

袁鹏程

义县刘龙台镇综合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义县 121100

   

1 选种技术

在选种上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壤状况,选用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以提升作物的生产效益。高品质的种子在外观上需要保持光滑、均匀,同时还应具备强壮的根系发育能力,以确保在较复杂的土壤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吸收能力,支持植株生长。而种子的抗逆性决定了玉米生长的稳定性,技术人员在选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选择具备耐湿性和抗旱能力强的种子。种子在早期的抗倒伏能力对其生长也有极大影响,在强风天气下,良好抗风性能的品种能够有效降低损失。为确保种子具备这些特性,技术人员在筛选种子时避免局限于物理特征,还应考虑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凭借精确的基因筛选,确保所选种子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2 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是决定玉米产量和苗期生长的重要环节。机械化播种技术的作业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能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精确控制播种的行距和深度,确保每粒种子在合适的位置被植入土壤。技术人员结合土壤墒情,可将播种深度控制在 4~ 5cm。这有助于种子快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且能防止过深或过浅导致种子萌发失败。控制播种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另一关键因素,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的养分和水分竞争加剧,影响单株的生长质量。而种植密度过小则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造成产量下降。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播种量通常设定在 6.5~7.0kg/hm2 ,合理的密度布局有助于确保每株玉米都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和光照条件,进而实现产量最大化。此外,现代播种技术配备的精准变量控制系统能够依据土壤肥力差异自动调节播种量,确保每个地块都能够实现最佳种植效果。结合气候数据实时调整播种时间,避免恶劣天气对种子萌发的负面影响。如当土壤含水量达到 12%~14 %时,播种作业效果最佳,能有效加快玉米发芽速度并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基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技术能够提升玉米产量,为农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3 密植技术

密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率,大垄双行浅埋滴灌密植技术是当前种植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手段,能科学调整行距和株距,使得玉米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种植密度可以达到 8 万株 /hm2 左右,这种布局既能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也可确保每株玉米能够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密植的优势在于植株能够紧凑分布,从而提升整体产量。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技术的配合能进一步增强密植技术的优势,采用滴灌系统可直接为每株玉米输送水分和养分,确保植株的均匀生长,同时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避免传统灌溉方式中的浪费。在植株分布的设计上,精确计算行距可确保植株的合理分布,以便于最大化地接受光照并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利用率。在密植技术中,垄作设计至关重要。技术人员采用增加行间距和缩短株距的方式,使每一株玉米既能有足够的根系空间进行扩展,又能充分利用垄作的纵向空间资源。优化垄作布局还能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使得植株在整个生长周期内更加稳固健康。

4 水肥管理技术

(1)灌溉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在精确调控水分和养分供给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是确保玉米顺利生长的重要手段,在玉米种植中,滴灌技术能够将水分直接输送至作物根系,减少水资源浪费。根据实地测算,采用滴灌技术的玉米田年均灌溉水量为 6000~6500m3/hm2 ,水资源利用率可以提升 30% 以上。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采用滴灌系统能够精准控制水分供给,确保土壤湿度维持在 12%~15% ,为玉米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而喷灌技术则适用于降雨相对较少的季节,喷灌系统可以覆盖更大面积,将水分均匀分布在作物根部,提高玉米的水分吸收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喷灌的水资源利用率可达到 85% 以上,远高于传统的漫灌方式。同时,使用喷灌技术还能减少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稳定,使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内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是确保玉米正常生长的重要环节,其灌溉频率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条件灵活调整,结合现代农业监测设备,种植人员可以借助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中的含水量,确保在干旱或雨水稀少的时期及时进行灌溉,减少水分过度流失或不足的情况。

(2)施肥技术

施肥管理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科学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满足玉米各生长阶段对不同养分的需求。在玉米播种前期,合理使用基肥为玉米提供生长初期所需的充足养分,常见基肥施用量为 200~250kg/ hm2,主要包括氮、磷、钾肥。根据玉米的生长规律,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种植人员需要追加氮肥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氮肥对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增加氮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茎秆生长。在追肥阶段,氮肥施用量为 100~150kg/hm2 ,确保玉米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样重要,磷肥有助于增强玉米根系的发育能力,促进玉米根部对水养分的吸收,增强抗逆性。钾肥则可提高玉米对光合作用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作物对养分的积累能力,进而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追肥阶段磷、钾肥施用量为 50~80kg/hm2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量调整配比,确保土壤中的养分供给均衡充足。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种植人员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威胁,保障作物健康生长。生物防治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采用天敌防治害虫是绿色环保的植保措施,可实现生态调控与可持续治理。寄生蜂是常见的玉米螟的天敌,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可以引入寄生蜂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繁殖扩散。物理防治技术通过改变农作物的栽培方式来控制病虫害。轮作和间作套种是常见的物理防治手段,种植人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与豆类、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有效破坏害虫的食物链,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同时,在玉米抽穗期,使用诱杀灯可以显著降低飞行害虫的数量。而化学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高发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常见的玉米螟虫害,种植人员在其幼虫活跃期喷洒低毒、高效的农药能够迅速遏制虫害的扩散。施用农药量为 300~350mL/ hm2,能确保防治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对作物以及环境的影响。在施药过程中,利用无人机精准喷洒技术能有效控制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且无人机喷洒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药的效率,还能大幅减少人工成本。

6 结束语

现代农业技术的深入应用为玉米种植带来全新变革。依托精准滴灌、智能施肥等技术,可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使得农田作业变得更加高效。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玉米产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推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怀玺. 现代农业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运用[J]. 当代农机,2024(9):55-56.

[2] 张琼樱. 现代农业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运用与发展[J]. 种子科技,2024,42(17):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