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

作者

韩笑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小学 065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古诗学习,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理解其内涵。因此,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将古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情境创设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存在较大差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难重重。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领略古诗的魅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古诗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世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让学生亲眼目睹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震撼场景,聆听瀑布轰鸣的水声。这种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表达的磅礴气势和诗人的豪情壮志。又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幽静的山林夜景图,配以潺潺的流水声和远处的鸟鸣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意境。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古诗虽然描绘的是古代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却是跨越时空的,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将古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例如,在学习孟浩然的《春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春天景象,如早晨醒来听到的鸟鸣声、窗外盛开的花朵等,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所表达的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喜悦之情。又如,在教授杜牧的《秋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景色和感受,以及自己在秋天时的经历和心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通过角色扮演创设表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的情境创设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演绎古诗中的情节和人物。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的情景。学生可以穿上古代的服饰,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模仿诗人的动作和表情,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种表演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意境和哲理。又如,在教授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独自在异乡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异乡,感受夜晚的寂静和孤独,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引导学生想象创设想象情境

想象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古诗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例如,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江南水乡的美景:碧绿的湖水、连绵起伏的山峦、渔舟唱晚的情景以及渔人雨中垂钓的悠闲姿态。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好。通过这种想象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在教授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庐山的不同角度观赏山峰的情景,感受山峰的千姿百态和变幻莫测。通过这种想象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表达的哲理和意境。

五、借助故事背景创设历史情境

古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些背景信息对于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至关重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创设一种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那个时代。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讲述这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杜甫在战乱中的流离失所和忧国忧民之情。通过这种历史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沉痛和哀伤,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又如,在教授陆游的《示儿》时,教师可以讲述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的事迹,以及他在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国家统一的遗愿。通过这种历史背景的铺垫,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所表达的坚定信念和深沉情感。

六、利用音乐渲染情感情境

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它能够直接触动人心,激发情感共鸣。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音乐来渲染情感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深入地感受古诗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教师可以选取一首悠扬而略带伤感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朗读诗句,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离别的哀愁。又如,在教授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教师可以选用一首轻快活泼的音乐来烘托诗中的欢乐气氛,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溪亭之中,与诗人一同享受那难忘的夏日时光。通过这种音乐与古诗的结合,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七、结语

情境创设教学策略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利用多媒体、结合生活实际、角色扮演和引导想象等方式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然而,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情境创设教学策略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陈芬.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J]. 亚太教育, 2024, (13).

[2]脱彩红.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主题任务群”阅读教学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 (09): 145-147.